标签:
电影影评门徒毒品刘德华 |
分类: 影评(正式) |
认识尔冬升是从《忘不了》这部影片开始。2003年,这部电影可谓是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接下来的《旺角黑夜》同样令我兴奋,因此,《门徒》的上映让我对这部影片充满的期待,看完后,果然是部好片子。
毒品:是主角而不是“道具”
在往常的香港电影中,毒品往往是一种“道具”,这种“道具”的意义便是给影片中的黑社会提供一个犯罪的元素,而这种元素往往是可以被替代的,毒品,可以是军火,可以是其他的东西,对剧情是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电影吸引的往往是因为毒品而建立起来的剧情以及那复杂的关系网,而不是毒品,更少有因为表现毒品而使得我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的影片,更有甚,我们会被影片中的英雄主义而兴奋。
而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影片的第一主角是毒品。吴彦祖的角色串起了三条线——毒枭昆哥、吸毒者阿芬、以及警察。尤其是前两条主线,毒枭昆哥让我们看到了毒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纵然真实的可能远远不是这样,但足以让我们震撼,而最为震撼的是吸毒者阿芬,影片用近乎残酷的镜头记录了阿芬这个商量女子的死亡,使我们结结实实体验到了毒品的“凶残”。而这两条主线,其最重要且最不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便是“毒品”。
卧底:重归香港传统卧底本色
卧底一直是香港电影爱用的一个角色。以至于在回归后,有一个非常讽刺的现象,大凡要在大陆上映的影片,为了通过电影局的审查,制片方总要在给电影重新剪辑一个符合大陆的版本后将影片中的一个角色变成卧底,《江湖》、《黑社会》、《放逐》都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卧底题材的影片自97后便没有优秀的相关影片出现,直到《无间道》的出现,使得香港对卧底影片重新关注起来,《黑白森林》、《卧虎》便是其中的典型。而《门徒》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卧底片”,在本片中,吴彦祖的这个卧底角色几乎是最为传统的香港卧底,不忍出卖“大哥”,和黑帮结下了深刻的友情等等,值得欣喜的是,影片中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表现“阿力”这个角色内心的焦灼,其中当他见到阿芬死亡时的表情让人难以忘怀,也是那个镜头后,他终于“出卖”了自己的大哥。
演员:个个精彩!
这部影片的精彩,不能忽视演员的出色表演!
在《墨攻》上映之时,我曾经评价刘德华用力过猛,我害怕这部影片他会给我同样的感觉,但《门徒》让我看到了刘德华在演技上的日益成熟。慈爱的父亲、优秀的丈夫、冷酷的毒枭——这几个角色在他身上结合的相当完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个镜头:一个是他第一次肾痛,他的表演让我感觉身子不舒服,那时他的眼神让人同情,因为那时一个病人的眼神;接着便是在床上怀疑阿力的眼神,那个眼神是个毒枭的眼神;最后便是昆哥自杀时乞求阿力的眼神,那是一种无助的男人的眼神,是对妻子的爱而流露出的无助。刘德华用自己的表演证明了自己,刘德华至少可以靠这个角色拿到今年的一个提名。据说刘德华曾经说过,他表演的反面角色最后都要死,因为他不想给青少年一个不好的信息。
另外便是张静初。如果说对于刘德华拿今年的金像我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的话,那张静初的阿芬则着实让我看到了最佳女主角的影子。这种感觉如同当年看到《忘不了》中的张柏芝一样。张静初用精彩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毒品的恐惧。
而同样精彩的还有古天乐。自从被杜琪峰挖掘之后,古天乐便逐渐找到了演戏的感觉,而这部影片他更是自毁形象卖力的演出,虽然戏分不多,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吸毒者。
最后便是吴彦祖。曾经我也认为他仅仅是肌肉发达而已,然而他在《旺角黑夜》中的表现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就算在口碑不好的《夜宴》中,他的表演夜依然是可圈可点,而作为《门徒》中戏分最多角色,他所扮演的阿力,和昆哥同样是一个多种情绪所包围的角色——对昆哥的感情和对毒品的憎恨这两者的矛盾,是使得这个角色饱满的关键,吴彦祖做到了,而且完成的很出色。
遗憾:片长过短
两个钟头不到的片长让我觉得实在太短,影片中有多处明显感觉节奏太快。对于这样一部有着沉重题材的影片,应该用更长的片长来支撑。当然,尔冬升并没有让我失望,在这有限的片长中,他依然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彩而又让我震撼的故事,而我所希望的是,如果片长更长,或许会更好。
《门徒》:好看的故事,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