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社会》:和卧底无关!

(2006-05-08 08:16:52)
分类: 影评(正式)
《黑社会》:和卧底无关!
 
这是当时看完《黑社会》写的,一并贴出来吧
 
=======================
 
杜祺峰说,他没有想过要将《黑社会》这部影片引进大陆。
  
黑社会对于杜祺峰来说,几乎是种草根情节,他在香港这个地方成长,身边总有黑社会这个团体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而香港每次的社会变革也总能带来黑社会的变革。因此,他不能忽视黑社会的存在,也不能忽视黑社会对香港这个社会的影响,包括所起的积极作用。
  
所以,他说那是一部拍给香港人看的电影。
  
由此我认为,我们国内的那个什么《龙城岁月》,那绝对不是杜祺峰的作品。
  
一、杜祺峰的镜头语言
  
虽然杜祺峰说他已经尽力在该片中用一种较为平和的镜头来讲述故事,但是我们还是很容易地在影片中找到浓浓的杜氏风格。
  
杜氏影片的许多镜头都给人一种跳跃感,这其中以《柔道龙虎榜》最为突出,影片中大量快镜头的剪辑在有的时候甚至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这一定意义上将这篇主题略显深沉的影片变得轻快。
  
然而,杜氏镜头的跳跃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其镜头的剪辑上,那便和其他的导演没什么区别了。因此,杜氏的镜头语言还必须加上其背景音乐才能完整。
  
杜祺峰擅长在影片中加入一些快节奏的音乐,而且这音乐的调子也较为单调,甚至在一长段的时间内,这个背景音乐总是伴随着故事的发展隐隐响着。
  
在本片中几个影片中的高潮桥段以及转折点都是用这样语言来描述。
  
首先是影片的开头,这里值的开头是影片片头打主创人员姓名的那个开头,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因为这段在我们国内的太监版《龙城岁月》是完全看不到的,可偏偏就是这个开头,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
  
影片刚刚出现的时候是一个画在纸上的类似符咒“洪门”标志,而背景音是越来越大声的入门宣誓,宣誓口号略显急促,却中气十足,使得整个影片从一开始就使得观众对黑社会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一种神秘感,甚至一种尊重感。
  
这就注定了这部《黑社会》与以前的黑帮片不同(这个后面会讲)。
  
再下来印象较为深刻的便是占米拿到龙头棍那个桥段了。那个桥段中的戏几乎是由两场戏构成了,一个是占米和长毛之间的打斗,一边是张家辉扮演的混混(一时忘记他在剧中的名字了)和几个小混混的厮杀。一个本该惊心动魄的戏却被那快节奏的背景敲击乐地渲染下变得诙谐。这便又是杜祺峰一个常用的手法,即弱化该桥段中的主题,使得该桥段与整个影片的风格协调。象《大事件》中纯粹的暴力在杜祺峰的其他影片中是很少见的。而《黑社会》本就不是讲述一个杀戮的黑社会,黑社会之间的纯暴力不是本片所阐述的主题,就第一部《黑社会》来说,杜祺峰讲得更多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团乃至于社团和社会之间微妙的关系。而在本桥段中的暴力只是做为整个故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辅助,简单来说,这个桥段的重点是“夺棍”,而不是杀戮,因此,杜祺峰是有必要弱化这个场景中的暴力。既然在镜头上无法做到取舍,那只能用整个桥段的氛围来营造,而这个氛围,便是由背景乐来完成了。
  
再来便是那个阿乐与大D和解后9兄弟结拜那场戏,在这场戏之前有一段介绍“洪门”的源来和历史,以及入会仪式和入会誓词,这段在国内太监版也是看不到的。在这个桥段中,可以说整部影片风格最为突出的桥段,无论从整个镜头的运用,以及背景宣誓声的调度,都和影片开头的那段极其相符,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整片最为庄重最为和谐的也最为豪情的一个桥段。可以说,这段戏是整部戏的最为精髓的两个桥段之一(另外一个后面会提到),然后国内的太监版却将这个桥段给删除,不可谓不狠!
  
为何精髓?因为杜祺峰自己对社团的入会仪式是深有感触,他说如果可以,他甚至想用一个钟头的镜头来表现其入会仪式,而最长的入会仪式甚至超过三天三夜,而他这段最初的镜头据说也将近二十多分钟。因此杜祺峰才会将这么重的笔墨压在这个桥段上,不可谓不精华!
  
以上几个桥段是本片中风格较为相近,也最符合整部影片风格的桥段,除了开头,后面两个桥段几乎是为影片的两个转折。而最后一个结拜的桥段后,更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在影片开头对阿乐的看法——原来,阿乐狠起来是那么的无声无息的,这一切都源于结拜后,阿乐便是真正的话事人了,这也注定了他后面必须要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做出一点事情出来。
  
二、杜祺峰的黑社会
  
杜祺峰说,他应该拍一部什么样的黑社会电影?
  
黑社会成就了香港影坛,纵观香港九十年代前后的那些经典影片,大半都是和黑社会有关的。而许多明星也是靠演黑社会题材的电影而走红,因此说黑社会从一定意义上成就了香港电影也不为过。
  
因此,杜祺峰此时再去拍关于黑社会的电影,必须是和别人完全不同的出发点,简单的说,就必须是不一样的黑社会。不能是传统的兄弟情深,更不能是卧底之类的(可偏偏就是内地太监版被剪成了“卧底版”,不可谓不心寒啊。。。),说起来,《黑社会》更有点象传记类的。香港以前就有拍过类似的黑社会传记影片,较为大家熟悉的或许就是吴镇宇与刘青云一起合拍的《O记三合会实录》,里面也出现过较为正规的入会仪式镜头,在以前,少有影片出现类似的镜头。
  
从杜祺峰如此的重视黑社会的入会仪式,以及那句“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可以看出,杜祺峰基本上是本着对黑社会这个特殊团体基于客观认识上的“尊重”而拍摄的。因此,在本片中的社团成员更象一个人,或者说更像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往常黑社会影片中那样极具符号化的人物。在本片中,看不到黑社会中的大英雄,也看不到大反角,这和多年前的《古惑仔》系列,以及更早的《英雄本色》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果说《古惑仔》这类的影片更看重的是社团之间兄弟的情谊,那么《黑社会》讲得更多的是黑社会和香港这个社会“一衣带水”的关系。
  
曾经有人说过,《黑社会》或许能成为香港的《教父》,或许是,或许不是,我相信,杜祺峰更愿意这个影片仅仅只是香港人的《黑社会》。
  
三、黑社会与警察
  
谈起这个,我们脑海中基本浮现的是香港影片中警察和黑社会之间一个抓一个逃的画面,甚至想到卧底。
  
可杜祺峰告诉你,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影片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香港这个社会,黑社会与警察的关系,这从邓叔和警察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个社会需要秩序,而黑社会也需要秩序。一个稳定的黑社会团体,从一定意义上也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毕竟有些事情,是警察无法触及到了。因此影片中的警察和黑社会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微妙,他们一边要稳住黑社会,一边又要用黑社会。比如要是不让黑社会代客停车,其后果是警察所不能承担的。然而,黑社会毕竟不是这个社会所谓的“秩序”所不能容忍的,他们的身份注定了在警察面前要低声下气。因而权力最大的邓叔,到了警句,也只能用手拉着裤子走路。
  
杜祺峰告诉了大家一个“尴尬”的黑社会。
  
四、影片中的政治
  
杜祺峰说,香港社会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导致黑社会的变革。这便使得黑社会这个被政府所打击的团体却和政治有着丝丝相扣的关系。正如影片中的香港黑社会最到是为了“反清复明”而建立的,其组织社团的初衷就是为了政治斗争。经过了一百多年,这政治味道虽然已经减弱,但杜祺峰仍然在影片里相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一点。
  
这也是杜祺峰为何如此钟爱入会仪式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杜祺峰为何让《黑社会》的第一部从“选举”开始入手,从而展开整个故事的原因。
  
在97前,统治香港的是英国人,那时,只有黑社会这个才会让香港人有草根情节。而97后呢?香港的黑社会该何去何从?这便是杜祺峰想挖掘的。
  
或许,在第二部《以和为贵》里杜祺峰能给我们更多的答案,因为,“黑社会也有爱国的!”
  
五、两场杀戮与黑社会的罪恶性
  
片内的阿乐在结拜仪式之后,短短的时间内三个桥段,杀戮戏就占了两个,而这两个戏的主角都为阿乐。这和之前他的形象完全不同。
  
原因为何,我前面有提过,就是他开始对自己做为一个话事人后开始对自己权力的维护,尤其事湖边杀大D的那段,国内的太监版根本就将其做成了警匪片的结局。一个人,为什么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杀心,而且还那么狠?杜祺峰用这个镜头来表示他并非事在影片内为黑社会粉饰,他告诉大家他还是尽着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述一个黑社会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杜祺峰不会去抹杀黑社会对这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却也不会去回避其黑社会的罪恶性。影片的这个桥段选在了猴山,用杜祺峰的话来讲,就是人还是有兽性的。只要手里有剑,终将会讲剑刺向威胁自己的那个人。而阿乐,就是手中有了那把剑。
  
六、演员
  
在本片中,除了林雪等少数几个人这些杜氏老面孔之外,我们已经看到几个新的杜氏演员的成长。梁家辉应该不算,但演出还算氏精彩。任达华也不算,但就和梁家辉演起对手戏,还说可以看出这个老演员的功力,特别是湖边他那深藏不露的杀机,让观众都意想不到。至于新的杜氏演员,就是古天乐和张家辉。古天乐在本片中还无多少出彩之处,或许他主要的戏分应该是在《以和为贵》中吧,印象深刻的便是张家辉,那种狠劲,确实很像一个拼命的混混,这家伙经过《大事件》的锤炼,已经没有以前拍烂片时候的那种不争气的感觉了,值得鼓励,希望可以进步更多。
  
七、结束语
  
《黑社会》就是黑社会,与卧底无关,在此,感谢杜祺峰,期待《以和为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