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两限房”瑞旗家园出现“墙脆脆”,所在楼盘却曾获“长城杯”(结构)质量金奖,同样,上海“楼脆脆”莲花河畔景苑也是个获奖项目,一份统计说:2005年,北京新开盘的项目有729个,北京当地及全国性媒体和相关机构共举办了41场颁奖典礼,颁发了3377个奖杯,平均每个楼盘获得的奖杯多达5个。(据9月7日中新网)
虽然有某个评奖主办方证据确凿地说他们的评奖没有问题,但作为深谙中国式评奖的我誓死不相信他们所谓的证据。我历来对中国式评奖大为鄙视,甭管它是什么级别的什么主题的,仅就主流媒体那种特好鼓吹的德性,各种荣誉的获得者就少不了猫腻的装点,我同事就曾经为某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在投票上作过“特殊贡献”,那个走上领奖台的人的荣誉里就有“特殊贡献”的虚伪——当然这不能怪获奖者本人。
中国式评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什么弘扬这个或者那个,而是作为主办方的一个“政绩”设置的,即便其中不涉及权钱交易,也不乏猫腻,这是由我们的考评机制决定的。但凡年终,或者某个主题活动结束,都有成堆成堆的荣誉等着颁发,只要你不是在表面上明显地特流氓特下三滥的那种人,都能轮上“奖赏”——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轮上”,而不是“得上”。只要有获奖对象存在,在绝对意义上就表明主办方某些工作搞的好,搞的妙,搞的足以让上级领导哈哈笑。
在中国式评奖中,最大的受益者往往并非获奖者,而是那些有颁奖权的主办者,或得金钱之利,或得官职之利,总之和商人一样,是无利不评奖的,这一点只要看看主办者在其各类总结中的自我鼓吹就晓得了。
中国式评奖所糟践的不仅仅是那本应该纯洁和高尚的“荣誉”,使“荣誉”成为了坑蒙拐骗的工具,让那些灵魂丑陋道德低贱的人混入了“光荣”的行列,更扭曲了整个社会的评价人格和价值理念,污染我们的人文环境。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