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湖快刀 |
★有人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针对中国的腐败越反越严重的说法,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统计数字表明,2003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力度不减的情况下,每年查处的违反党纪和政纪的案件在总量上是逐年下降的。2006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严重违纪并且受到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同比下降了10.9%。“这充分说明,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人民网2月16日)
我看到这篇文章差点把大肠笑断,“工作力度不减”并不必然导致“每年查处的违反党纪和政纪的案件在总量上逐年下降”,而“查处总量”下降更不意味着“腐败总量”下降,也就是说,“工作力度不减”、“查处总量下降”根本就不能证明腐败越反越严重是错觉,这是最起码的逻辑常识!
这且不说,文章之所以坚持“腐败越反越严重是错觉”首先是因为作者认为干以胜先生“毕竟拿出了较为翔实的数据”,而这种看上蛮科学的证明更加可笑。我手头没有“较为翔实的数据”反驳作者的观点,但我有一个“较为翔实”的事实却足以致其于中世纪的坟墓。当年,朱熔基同志在粮食储备方面曾做出的错误结论,正是凭借他手头“较为翔实的数据”甚至是“极为翔实的数据”作出的,他根本想不到人民公仆中竟然有人敢用这貌似科学的东西欺骗他堂堂的共和国总理!如果没有那次灾难的检验,倘若遇到民间说粮库是空的,我们的官员必然会拿出“较为翔实的数据”说“粮库是空的乃是民众的错觉”!
在我国,一切服从于政治需要,官方数据当然更不例外,我们不能说服从政治需要的数据就一定是不真实的,但既然不是一切服从于客观真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某些数据的真实性,更何况现在是“注水政绩”和“虚假报告”满天飞的信用危机时代。文章还说“腐败越反越严重是错觉”的原因是“公众对腐败状况的认识和感受,大部分来自媒体,而媒体在报道和披露腐败案件时,常常严重滞后,并且语焉不详、讳莫如深。”这个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许许多多的官员腐败,往往是在媒体和官方还“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是(区域性的)路人皆知了,胡长清、成克杰等诸多官员都是带着民众早已认定的腐败结论边腐边升的。
在社会上,还有众多至今未得到媒体和官方关注与整治的“小”腐败现象,比如官员买豪华住房,坐高级轿车,抽高档香烟,喝世界名酒……等等,这些消费水平都和他们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民众都知道个中原因,但媒体和官方却“完全不知道”,更别说关注、查处与公布了。事实上,民众对腐败状况的认识和感受大部分是来自身边的人和事,因为民众向来对自己身边的事远比对“外部”事物更加关心,只不过民众关心的这些腐败的人和事还没有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深度调查”,没能纳入“较为翔实的数据”里。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年我们的反腐工作是有成绩的,但仅仅是成绩,不是成效。这一点,我们从官员贪污受贿数额越来越大,“整窝贪”现象较之以往更为普遍,各种餐饮、娱乐场所消费额度越来越恐怖等社会现象上就足以得到证明。反腐有成绩没成效是反腐工作中一个铁定的事实,靠花枝招展的“工作力度不减论”“查处总量下降论”根本无法掩饰,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