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湖快刀 |
★从目前的楼市治理来看,我们的治理仍停留在以“堵”为主的“鲧舜时代”,什么房价平抑,建筑面积管制,税费调控,官员问责等等都是典型的“鲧舜式治理”,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不少,却没有收到任何良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采取一些“禹式治理”,比如经适房政策和廉租房制度,可惜这些本来就生存力孱弱的治理策略都因为种种原因出师不利纷纷告败,不仅没能对楼市的恶化产生积极影响,还产生了权力寻租和资产闲置等更加恶劣的负面现象,像超标经适房、房号买卖、廉租楼群闲置等。
而老百姓呢,自然没能在各种“鲧舜式治理”中受到什么好处,相反地,却在高价楼市中愈加困苦,一些人成了负债累累、生活维艰的房奴,还有一些人成了望房兴叹的“贫房户”,用生活的苦痛为政府治理失败的巨额成本买了单。
当年,大禹治水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采取了正确的治水策略: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利用开挖的渠道将洪水的危害力分解,既解决了洪水危害,又形成有益于农田灌溉的河渠,从而实现利害的根本性转换。
我将时下的高价楼市比作当年泛滥难抑的洪水,想必是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吧。那么显然,以“堵”为主的“鲧舜式治理”的根本不可能实现“让人民买得起房、住得起房”的治理诉求,现实已说明了一切,不劳我再多嘴。
所以,如果政府还想在治理高价楼市上有所为,就只有彻底走出“鲧舜式治理”的泥淖,全面进入“大禹时代”,将楼市治理的策略由以“堵”为主变化为以“疏”为主,不仅要通过各种政策性供给有效提高买方市场的相对购买力,还要通过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像搞好“菜篮子工程”和“米袋子工程”一样,搞好“钱夹子工程”,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绝对收入水平,夯实买方市场的绝对购买力;不仅要加强官员问责,还要改造官员的政绩考评机制,消除“GDP”这个泡沫丰富的考量指标在官员政绩考评上占据的绝对优势,实现官员们政绩关注焦点的转移;不仅要实施各种税费政策,还要为税费政策的有效调控提供制度保障,优化制度环境,提高调控精度,避免政策们因生存环境不适和调控精度不准而频频流产、纷纷告败;不仅要遏止楼市的暴利现象,还要消除楼市暴利的温床,净化楼市的供销环境。否则,即便是在某个治理阶段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也必然是短命的,稍有风吹草动,即会全面崩溃。
说到底,治理高价楼市走“鲧舜路线”是行不通的,到“大禹路线”上想辙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