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公交车,到三元桥换401,很快就到了王爷坟站,下车往回一走,就是798。
去看798,先是圈里哥们告诉的,后来是媒体看到的,也是一个朋友叮嘱的。
798是这几年才出名的,因为从艺术角度来说,到目前它只有11年历史。
原来,这里是电子工业部所属6个厂的区域范围,生产电子产品。那时候的所谓电子产品,无非是半导体无线电之类,直到2001年。2001年,其中5个厂与华融资产公司(控股)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统称798,管理这片区域。当然,厂区出现了大量闲置。
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他们以艺术家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德国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就变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空间和创作空间。
798很破,破有破的概念。比如不破不立。
798很美,美有美的内涵。比如大俗即大雅。
艺术家和文化艺术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引起了相当程度的规模效应。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一定的了影响。
如今有人说,来北京来要看三个地方,一个长城,一个故宫,一个798。
去长城,去故宫,看古老的文化;而来“798”,是看时尚、看前卫,这里展现的是当代中国文化。也就是正在发生的,正在发展的中国。
如今有人说,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798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理想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798是新时期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载体。这里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
798是不是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我看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出现在798的这一现象,牵涉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广泛的层面。现在,798不仅有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还有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
我仔细看了一下,里面的软陶,玩具,服装,等等很多产品,都很创意化、个性化,当然,满798街巷的雕塑、壁画、海报,甚至包括橱窗、别具一格的门脸,都是人们猎奇的理由和对象。
空置厂房经过改造后出现了今天的局面,798,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在实用与审美之间,算不算童话?
[几张来自798的照片,更多的待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