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轨电车在过去的中国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儿。从1906年天津第一个引进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后,这种1881年从德国开始出现的庞然大物便在中国的有轨电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继而上海于1908年,大连于1909年,北京于1921年,沈阳于1924年,哈尔滨于1927年,长春于1935年,先后建成了有轨电车系统。
大连有轨电车之所以早于东三省其他城市,是因为从1894年至1905年十年的时间里,辽东半岛作为清政府的赔偿品,几经曲折,最后以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而最终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战争硝烟的散去,日本人开始在大连的土地上建设所谓的“家园”。1909年9月25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大连市区建成通车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条城市有轨电车,当时被称为电铁,从事客运交通,共铺设轨道9.8公里。同时建成的,还有1处停车场和1处电车修理工场。
随着城市的发展,电车线路几乎遍布大连各个主要街道,那时的电车车身以木制为主,设计华美,车身有白色和红色两种颜色。听老人们讲,当时的白色车辆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可以乘坐红色车辆。即使是红色车辆,乘坐电车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达官贵族才有资格去乘坐,并没有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去。因此,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中,这种拖着长长的大辫子,响着叮叮当当的铃声,能满街跑的“小火车”,相当一段时间还是让人感到新奇和神秘的。
时间的流逝湮埋着历史的痕迹,大连百年前的屈辱如今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就变成了一种对过去的追忆,街上越来越少的老房子和依旧沿着古老的轨迹前行的电车默默的见证着大连的新旧交替。

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的不断发展,电车由于轨道固定,调转、让路的诸多不方便,以及早期电车的噪音较大等缺点,渐渐淡出了曾经被委以重任的公交客运角色。这也许是现在的大城市很难见到有轨电车身影的重要原因吧。

从有轨电车保存下来的角度说,大连是幸运的。当初,全世界都在大张旗鼓地拆除有轨电车的时候,大连冷静地把它作为旅游项目保留下来三条。保留下来这三条,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电车古典美的完整。车门车窗上采用的还是木制结构,保证了历史上电车的原汁原味,电车的操纵盘没有换过,除了加入了一些新的科技成分外,外观上依然保持原样。
考虑到有轨电车的特殊性,聪明的大连人从欣赏大连地域及人文特征的视角出发,对原有线路适当的作了延伸和调整,它们分别是201路、202路和203路,这三条线路,横贯大连市,东起滨海路起点东海公园,西至大连最年轻,最具发展潜质的大连IT业软件园和高新技术园区,共有???个站点,全长??公里。这三条相互接续的线路,可以使你看到大连的历史和文化,可以使你看到一个充满朝气的城市尽显都市的时尚与繁华,可以使你看到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以及著名的星海公园,当然,还有大连最著名的海滨。
但是我们还是来看看电车吧。
坐在电车里你会发现,它的速度不及普通公共汽车快,有噪音,这噪音不像公共汽车来自发动机,而是来自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因此带着均匀的节奏。相对比较慢的速度加上节奏,再看似平常却精心设计的线路,才能让你有了更多的心境来欣赏周围的景致。
201路和203路,是老式电车车厢,座椅是光滑的长木椅,并列在车厢的两侧,乘客们人挨着人面对着面,像一群做游戏的孩子,没有座位的时候,大家都尽量的靠拢在一起,想尽办法让站着的人也能有一块地方坐下,当让出来的空隙可以让人坐下的了,每个挤在一起的乘客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车厢的前后门口各设一个投币箱,上车的乘客需要在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现在的电车也装上了刷卡终端,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非常的方便。

202路电车刚刚把新车投入运行的时候,人们都去抢着坐这种安静、快速、座椅舒适的新式电车。老式电车仿佛一下子便成为了没落的贵族,失去了往昔的神采和显赫地位,但是慢慢的人们发现,车速快了,噪音小了,座椅舒服了,但是电车的感觉没有了,这一切过去被看作是缺点的因素如今却成了最能展现电车风采的东西,这种在别的领域近乎不近情理的说法,在这里却被许许多多的人认可,于是这些老式的电车像一个个得胜还朝的将军,又高高的昂起了头,回到了他们来来回回走了上万个日夜的领地上,继续趾高气扬的施展他们的威风。

就在这样的往往复复中,电车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标识,就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原有的电车道边维护秩序的铁栏杆已经被拆除,无论是开车的司机,还是行走的路人,当他们远远的看到电车驶过来,都会自觉地避让,没有什么疑问,也没有什么需要含糊的,就像交通法规的存在一样顺理成章。
大连,市内单行道比较多,市内的公交车常常是从这条线路走过去,在从另外的线路走回来,来旅游和办事的人云里雾里晕头转向并不新鲜,电车由于铁轨的原因成为寥寥无几的几路原路往返的公交车中的一个,所以也是最受初来乍到的朋友们欢迎的一种交通工具——既增长了见闻,又不会迷失在不熟悉的大街小巷中,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一辆电车都装有喇叭,但是由于电车自身的声响比喇叭的声音还大,所以,这喇叭基本上是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在天色暗了下来以后,电车前后的大灯就会开启,远远的车还没有到近前,耀眼的灯光就霸气的昭示着它的到来!
大连有著名的女骑警、女交警。其实电车的女司机也是一道风景,大连电车清一色的女司机,她们用大连女性独有的豪爽和热情,向乘客们展示着大连的另一种魅力,那份她们对外来者、对家乡人民不一样的爱。在司机身后的挡板上,贴着一张印有中、英、日三国语言的卡片,上面写着乘车时可能会用到的生活用语,方便外国游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和他们做简单的沟通,从而帮助他们。
大连的电车虽说是为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保留下来了,但是,由于这三条线路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它还担负着繁忙的公共交通运输,你会发现,电车每天的运营时间都很长,几乎是从凌晨直到深夜。来大连旅游的朋友都会被旅游杂志或是导游介绍去坐电车,因为这是感受大连历史文化与城市风光的经济实惠的好办法。如果说外地游客乘坐电车是为了感受那份失去了的回忆,那么大连人乘坐电车则完全是一种习惯,当电车从清晨到夜晚拖着长长的大辫子,丁丁当当的穿行在大街小巷,人们眯着松醒或是即将入睡的眼睛坐在电车上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这就是大连,这就是大连的生活。
走进了大连的有轨电车。就走进了大连的昨天和今天。有轨电车,带着历史的故事,游走在现代的文明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