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回归砚”采访记
(2007-06-28 16:05:42)
“双塔回归砚”采访记
伴随’97香港回归日的到来,一方被称为“双塔回归砚”的巨砚正在大连昼夜兼程地赶制,不日即将完工。这方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砚台是著名陶艺家邢良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
重要贡献。
1
“双塔回归砚”制做现场,设在大连市付家庄某军队院校的一幛帐篷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很难想象在这样简陋的场所里,正进行着一桩惊世之举。
帐篷内,来自河北省易县台坛村易水古砚厂的9名砚石雕刻人员或蹲或坐,或伏或跪地在一块巨大的眦灰色砚石上忙碌着。因为这天是好天气,帐篷顶被掀开一角,制做者们凿、铲、
刻、雕,各使绝活。阳光照在砚石上,石屑飞舞,很是壮观。由于制砚已接近尾声,砚上的景物一幕一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方长方不规则形砚,由于砚石上面凹凸不平,上面雕刻的景物采用了依势造型的方法
,大凸处刻大景物,小凸处刻小景物,人工巧用大自然的造化,其景物洋洋洒洒,大俗大雅,恢宏而精湛,超然而不群。
最醒目的是中间的两大砚池盖,是两座八层的宝塔造型,为何以这两座塔命名这座砚台,据
邢良坤介绍,双塔分别象征北方之珠大连和东方之珠香港,而7月1日是香港回归日,赶在7
月1日之前完成此砚,既有其现实意义,又有其历史意义。
以双塔为中心,砚面四周有万里长城,桂林山水,青松古殿、亭台楼榭等56个景点,很显然,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以56个景点与中华56个民族相对应的。
环绕景点周围的,是百子、百兽、百鱼、百鸟园,这些人物动物,以传统文化中或故事或传
说等表现出现,如大物有五子闹佛、五子洗浴、五子夺莲等。
统观砚台,像一部大自然百科全书,既有当今地球上还存在的珍禽,也有不幸在地球上消失
的异兽,还有传统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的想象动物龙、凤和麒麟。使人想起了“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成熟的秋天般的境界。
在表现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上,这里有牧童戏牛,有渔翁垂钓,有孩童摸老虎屁股,
有裸女骑狮子,有珍贵动物海雕站在长城脚下等景象,代表了物阜民丰,其乐融融和人们对平衡,与万物和平相处的美好追求,表现了一派和平和自由的大千世界。
2
中国易砚,是随着中国易墨走向辉煌的。易墨即易县(古称易州)产的墨。易墨始于南北朝时
期,到唐代得以更迅速的发展,成为宫廷贡品。随着易墨的发展,易墨到史人奚氏一家动起
了易砚的脑筋,他们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所制之砚石质刚而柔,和易墨相誉并赞,有
“南端北易”之说。因此,易砚也成了唐代和唐代以后的宫廷贡品。
解放后,易砚以其工艺精细,雕刻古朴,造型奇特,图案多具民族色彩而走俏。砚的名目也
多了起来,二龙戏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松鹤望月、八仙下棋、鹤鹿同春、哪吒吭海、水漫金山、金龟献寿、九龙戏凤、犀牛望月等,均为画家、收藏家所珍爱,1978年被评为全
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与端、歙砚齐名,不分伯仲。1988年,易县“东方巨龙”砚以其56条
龙和万里长城的造型,成为我国雕刻艺术中的明珠。1991年,保定市神州工艺制品厂利用易水石料制作的13吨重的巨砚,刻有56条龙,此砚令许多海内外著名学者和书画家拍手叫绝,皆称“天下第一砚”。它无疑是我国制砚史上的一个突破,一朵奇葩。
时值今日,那“天下第一砚”在这尊“双塔回归砚”面前只能屈居第二了,吉尼斯世界大全也将刷新记录,因为这尊砚制成之后,长6.3米,宽2.36米,高1.21米,净重28.8吨。
3
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砚台不仅可以含墨研墨,还有十分讲究的和欣赏价值。历代皇室对砚台的造型和实用都十分重视,设有砚官,各砚大都成了宫
延贡品,易砚也不例外,从唐朝就有易砚成为贡品的记载。
那么不产砚台的大连何以造起了易砚?面对这个疑问,邢良坤揭开了谜底。他1996年上半年
听说河北易县出了块历史上罕见,可称得上国宝的特大砚石,还没人出资采掘加工,素对中
国古文化感兴趣的邢
良坤当时就动起了心思,他想,保护国宝不仅是我个人的事,通过这件事也可以让大连市露露脸,告诉人们,大连人识货,同时也为大连市的投资环境出一把力
。于是,邢良坤便经过多方运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这方砚料从太行山脉的狼牙山脚下易水河畔辗转经天津运到了大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双塔回归砚”雕刻人员不仅来自易县,且都是祖传手艺,有几位是几辈的祖传,手艺一流。此方“双塔回归砚”,料产自于易,人来自于易,可谓正宗的易
砚。
这方在大连刻制的砚会有一个很好的落脚点,不用说,制成之后,落到哪,都是哪的福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