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七杂八 |
五千只鸽子,放飞的情
—— 金州解放广场放鸽人刘惠柱的酸甜苦辣
去年下半年,坐落在金州区繁华地段的解放广场上,悄然多了一景:广场鸽。
绿树、草坪、鲜花环绕的广场,五颜六色的鸽子宛若会飞的花朵,忽尔在广场上落成一片, 寻觅、观望,忽尔腾空而起,盘旋、嬉戏,给人带来一种轻松和清新,一种感憾和遐思。有了鸽子,使广场显得更加大气起来。
此前,在中国城市广场放鸽的只有上海、哈尔滨和我们大连市。
是一个很普通的市民,一位个体户,36岁的刘惠柱把鸽子引进到金州的。
为了这些鸽子,他耗尽了精力,绞尽了脑汁,也由一个富户变成了贫民。
1
刘惠柱生于金州,一家兄弟姐妹共九个,他是男孩中的老四。那年月,一家人只靠父亲54元钱的工资过活,父亲是金纺的炊事员。没办法,大姐17岁的时候托人改了户口才就了业,少 了一个吃闲饭的人。
1985年,刘惠柱接了父亲的班也到了金纺做饭。不久就有了“个体饭店”这个字眼儿,刘惠柱就“下海”开起了当时金州屈指可数的几家个体饭店之一,在老公共汽车站对面。
最初,竞争对手虽少,刘惠柱在经营上也很精心。由于有了这个饭店,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很 快有了很大改观。在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除了经营饭店外,刘惠柱还开出了金州区的第 一家花店和第一家休闲茶座。
如果不是遇见意外,刘惠柱可能还开着他的饭店。1996年秋天饭店着了一把火,倾刻间十年积蓄化为乌有,幸亏及时拿起了法律这个武器,使责任者赔偿了他45万元的损失。
有了这沉甸甸的45万元血汗钱,刘惠柱动起了新的心思。他是个不甘寂寞而又敢于走在前面的人,比如开饭店、开花店、办休闲茶座,他都开了金州的先河。这一次,他一个心眼钻到 放养广场鸽上来。
2
童年的时候,刘惠柱就喜爱鸽子,所以他养过,不过只有几只,多了喂不起。
现在不比童年了,他有钱了,这钱是自己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挣的不假,但也应感激党的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和金州老百姓的支持,于是,在动了养鸽心思之后,他自己内心就十分激动。
他特别留心报纸电视关于广场养鸽的报道,搜集剪裁了一些资料;他估算了他要养鸽的投资 费用和以后的日常费用;他甚至心如小鹿撞撞地要在1997年7月1日这天放飞1997只鸽子…… 反正,上海、哈尔滨、大连的广场上有鸽子,金州也能有。
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凭着一腔激情,他认准了这一门儿。家里父亲兄弟姐妹和妻子娘家共几 十口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意他搞。刘惠柱就是一个犟劲,谁也说不听,他说他有钱了就应该给金州做点贡献,让人看看开饭店的也不差啥,普通市民也不差啥。
他一开始联系的是在向应广场放鸽。区委区政府从多方考虑认为不合适,最后敲定在解放广 场。由于时间错过了’97香港回归那天,刘惠柱至今还感到十分遗憾。
3
谁劝也不听,刘惠柱反倒把母亲拉进了去北京选鸽子的行列。在北京、大连等地,去年,他 投入39.7万元,先后买了5000只鸽子,又在物资公司梁学敬、王德俊等领导的支持下,租下 了解放广场一角的物资公司下属单位五楼平台,修了两千多个鸽子窝,雇了若干个把买来的鸽子训练成广场鸽的人员。因为要想使鸽子成为广场鸽,必须经过训练。
当刘惠柱最初完成他的广场鸽子梦的时候,他兴奋,他自豪。他终于能为金州、金州百姓做 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了。对此,一新闻媒介做了报道,金州电视台还把广场鸽列为金州一景上了片头。
谁也不会想到,刘惠柱高兴得有些早了。放飞到现在才八个月,前期由于饲料经验不足,金 州与北京温差变化不一样,广场上细菌多等因素,没过几天就死了近一半。好在请来北京、南京的专家及时治疗,才使鸽子幸免于“全军覆灭”。
可是问题又来了,剩下的鸽子长势良好,但丢失现象屡有发生,又加上刘惠柱目前只投入不 产出,每天2000多只鸽子需要的药物、饲料、管理等费用约300元,逼得刘惠柱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前几日,刘惠柱为此打报告给金州区政府,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决定每年给 拨款两万元,以资助刘惠柱的养鸽费用,使广场这一景观能够延续下去。
这些钱,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刘惠柱还是招架不住。他不信他会完蛋,虽然现在买烟 没钱老婆分居了,他希望全社会都应有点责任感,把这件社会公益事业办好。
前一篇:双塔回归砚大连开发区落户记
后一篇:槐城”抢险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