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黄魏紫真国色

(2007-06-28 10:37:16)
分类: 芸芸众生

                   黄魏紫真国色

                              ——记书画家都本基

古人云:“学书必有成则无体。欲操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

今年47岁的都本基已经学了39年书画,应该说已知其门,识其奥,也已得其法,获其能。作为被文化部下设的东方艺术研究院认定的高级书画师的他如今学有所成,大概是因为他的作品应了“学书必有成则无体”这句古训的缘故。

都本基的书画“无体”,是因为他得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体”。

幼年时,都本基随在瓦房店师范学校教美术的父亲学书画。父亲教书,不乏桃李,自己却一辈子默默无闻。望子成龙,人之常情,在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普及的年代,难得都本基近水楼台,小小年纪心中就有了欧阳询、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这样的书法人物,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他学欧柳,学苏黄,以后又接触了汉碑和石鼓文。

先天灵气,后天努力,加上父辈指点,逐渐坚固了都本基的艺术之鼎。更使他得天独厚的是命运之神安排他在中学当了20年美术教师。

继承父业教书育人,也使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大有长进。他待人热情诚恳,性格中有一股任时光流逝也难以磨灭的激情。教书他不想误人子弟,然而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自己有一桶水,除读过大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又在鲁迅美术学院进修,他遨游于书海画苑,在艺术作品和理论中汲取甘露,并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

在书法界要想成名成家,必须具备个人的独到风格,都本基也不例外。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一个大胆的突破就是打破书法界的“用笔要直,抓笔要稳”的常态。他总结自己的创作是 “左摇右晃,抓笔要松”,只有这样,才可以挥洒自如,形神兼得。他的书法《田野》二字,由于采取的是自己的创作风格,左摇右晃,将“田野”二字用四个圈表现出来。据说在书法作品中画圈是一大忌,然而,由于他画的圈与众不同,在前年广东省举办的书法大赛中,竟摘取了一等奖的桂冠。

也许正因为他主张“抓笔要松”,他的字里融进了北方的雄浑。1988年,他去深圳闯天下。一去7年,在南方一带他的书法得了个“霸体字”的称号。他的字里有魏碑的灵秀,还带点苏东坡行书的浪漫,然而更多的是谁都不像,书画界朋友为了给他的字体起一个贴切点的名字,最初用了“霸体”一词,没想,一叫便传开了,以至还没弄清都本基为何人的同仁们一提起“写霸体字的那个”就与他对上了号。

画中国画,都本基不管花鸟山水,还是人物动物都开列过笔下。他的思路很开阔,油画、水粉画的画法,他大胆吸收。在众多国画内容中,他最擅长的是牡丹,也因此得了个“牡丹王 ”的雅号。今年7月,他和另外4位画家联合办了一个“复州书画家陈列展”,展前赶画了四联既可合为一体,又可单独成篇的“姚黄魏紫真国色”的牡丹图,画面很丰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牡丹的富贵,展出没几天,就被人以高价买走。

与一般书画家比起来,都本基除了书画之外,还有两样看家本领,一个是诗,一个是印。书画家很多,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的实在不多。他的旧体诗,在报刊上发表过。他的印,共参加过两次全国展出,两次都获了奖,他说这是意外收获,因为30年前他最初学篆刻时是觉得它与中国书画有关,想掌握一下,于是就学了邓石如、邓散木和赵之谦的印,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艺术上,都本基已经成熟了,他的作品自有他的可贵之处。然而,更可贵的是他一颗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良心。去年年底,在深圳供职7年的他来到大连开发区。他的老家在大连,基于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点贡献的想法,都本基去年年底在金马大厦自费投入3万元搞了个人画展,今年的“复州书画家陈列展”还在展出。这期间,他还搞了不少“义捐”、“义卖 ”。今年“6·1”前夕,他带文房四宝,随着“希望工程”复访人员,到瓦房店市的三台、老虎屯两个乡镇现场为学校作了6幅书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