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的满诗绮
(2007-06-28 10:14:06)
童心的满诗绮
因为心中盛满诗一般的绮丽,去年5月20日,满诗绮从新加坡来到中国大陆时,那种莫名的兴奋与陌生的烦恼交织在一起,但很快她就喜欢上了美国丈夫来任总经理的大连开发区的这
块地方。
住蓓佛莉庄园,有保姆理家,她这个全职太太的确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感到寂寞。在新加坡
时,满诗绮是电视台英语教学节目的一位主持人,干得很出色,她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加上很富中国特色的面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初来中国大陆,举目无亲,囿在一块小天地
里,可怜兮兮的,以至丈夫每天下班回来第一句问候是:“您好,今天找到事做了吗?”那
时,她最重要的是要找事做。
不久,她找到了一件事,就是通过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位叫刘畅的钢琴老师。满诗绮少年时
代学过钢琴,但练到中途就中断了,那时候她在出生地台湾新竹上小学和中学。中断好长时间,这次到大陆,找到刘畅老师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续上自己的钢琴梦。
满诗绮是那种办什么事不办则已,办则十分认真的女孩,钢琴学得一丝不苟,和刘老师很快
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刘老师的儿子十二三岁,刘老师还有几个十岁上下的学钢琴“徒儿”(应该是满诗绮的同学)
,发现满诗绮来自英语国家,且汉语很好,便萌生了跟满诗绮学英语口语的想法。几位家长
先是找刘老师找满诗绮商量,在大家的恳请下,于是满诗绮有了第二件事做:教英语。
“教英语,好哇!”满诗绮愿意用“好哇”这个词。那时候,她以为至少也要三年才离开中国大陆,所以,脑子里为这些求教英语的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很大的教学规划。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课本,这个课本,在她的想象中,应该和她在新加坡主持电视英语
教学的课有差别,更适合教大陆孩子。为了这个课本,她跑大连市内几家书店,没有;接着又专程去北京,又没有,再接着去上海,还没有。找不到适应她教和她认为大陆孩子该学的
课本,她很沮丧。沮丧之余,有一天逛大连开发区京联书店,一本《SIDE BY
SIDE》跃入眼
帘,她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满诗绮要找的课本,就是这本《SIDE BY
SIDE》,真是“踏破 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满诗绮教英语几乎是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钱带孩子逛超市买食品,在家与小孩子捉迷藏尽
量用的全是英语。有一天,她正带着几个孩子在家捉迷藏,她先生回来一看门口一大堆“小鞋”,知道太太领着弟子在搞恶作剧,悄悄地退到了自己的屋子躲了起来,生怕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
孩子们最爱和满老师在一块玩儿,最初有一次,几位孩子放学后都不见了,到处寻找之际,
才发现,“又上满老师那儿去了”。
满诗绮把孩子分成三个班,每班只有三五个人,她认为“吃小灶”效果好,既便是有一桶水,分给十几个孩子与分给几个孩子各得的就是不一样。家长信得过,更不允许有一丝懈怠。
她教的是英语口语,留的作业靠口头完成,为了巩固孩子们的复述能力,电话是她最常用的测验工具,常常事先约好,孩子们打电话给她,否则她就给孩子们打电话。对于不动笔的作
业,孩子们更乐于完成,稍有落下的,满诗绮就单兵教练,所以,成绩都不错,一年时间下来,有的孩子竟然可以听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英语新闻,并且一边听一边级妈妈当翻译了。
能听懂,会说,但不一定认识、会写——这是满诗绮教英语口语的做法。她教得十分认真,
孩子家长要付“学费”,这些“学费”,又被满诗绮花在孩子身上:为孩子们准备西餐,去太阳神酒店吃抛饼,逛超市,邀孩子们一起过万圣节……这一笔笔开销真的不小,就是在与
满老师的接触中,孩子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再提高。
领教了满诗绮的英语口语的标准,又为她找到了第三件事,在大连开发区电视台播英语口语
新闻。今年春节过后,她便到电视台开始筹办并主持过几次。在电视台,她与同仁们相处极为融洽,她说她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反正就是觉得大陆人可亲。
满诗绮的祖籍是江西,1945年,仅9岁的满诗绮的父亲只身一人被人带到台湾,后来定居新竹,他尝遍了“外乡人”的辛酸。“让丈夫去大陆工作”,这是满诗绮的一种思乡情结,她十分奇怪,隔了这么久,大陆上的一位表哥、诗绮姑姑的儿子还能找到他们,因此,今年“
五一”前后,满诗绮的父母来大连,她陪两位老人家回了一趟故乡,除此之外,她旅游打“
短平快”,去了几个顺脚的地方,今夏,又专程去了一趟西藏。她说:“大上有许多好玩的地方,真是没呆够。”
没呆够也得走,因为丈夫的公司召他回美国。这次回美国,就要定居了,在大陆过完圣诞节
就走。满诗绮最盼的事是直接与台湾通航,她说:“那样,我去探望父母,可以随时来大陆。”
满诗绮结婚七年,年龄保密,问她为什么还不要个小孩,她总是不明白,她说:“什么?孩
子?我现在还是个孩子呀!”
满诗绮的确是个孩子,童心,热情,活力,在她脸上泛起青春的光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