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校长2014印象之18

标签:
北京校长教育现代教育报老廖校长印象中小学校长 |
分类: 北京校长印象 |
八一中学校长:沈军
沈军是本校成长起来的校长,是喝过洋墨水的硕士校长,也是海淀校长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最安静的热门人物”之一。但他一直都是安静地办学,心无旁骛,潜心专注于学校的发展。海淀名校如林,好多学校都试图超越八一,但八一的位置无可动摇且稳中有升。事实上,放眼全市,八一的综合实力包括中高考能与很多一类传统的市重点校相抗衡甚至超出一些老的市重点校。就任校长的四年来,沈军沿袭了八一严谨治校的传统,进一步提升了八一的管理水平,促成了八一的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的年轻化。这位校长志趣高雅,性格沉稳,从容大气,举重若轻,具有让事业得到不断提升的学识、素养、魄力、魅力。领导层评价他“办学有想法,肚子里有东西”。他让八一这所传统名校的品牌不断增值。
北京109中学校长:刘炳辉
刘校长的办公室门上写着英文的“校长”名词,显然,他的学科专长是英语。这位儒雅的、端正的校长身着合体的、普通的西装,颇有旧式知识分子的味道。他的眼睛总含着真诚的笑意,遇到老师、校工都会微微弯腰点头,不经意间保留着老北京的礼儿。他的管理原则就是理解他人,尊敬他人,给予他人,成全他人,让着他人,“利他原则”使109这所由四所学校合并来的大校一路获得了稳健、可持续发展。刘校长真诚的谦虚着,欣赏着每一所大校获得的每一步发展,欣赏着每一位校长同行的过人之处。他的硬笔书法在校长中少有超越者;他在业余时间开始临习毛笔书法,像小学生一样用九宫格书写,日复一日,以娱其心,功力始现。其实刘校长的书法家学渊源颇深。功名利禄于刘校长来说很淡泊,所以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很淡然。
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
白淑兰可是老崇文、新东城老资历的校长了,有思想,有威望,有“大姐大”风范。十多年前我进入媒体行列时,在花市小学任校长的白淑兰就颇具名气。当然,入主崇文小学已10年的白淑兰还是与崇文小学的关联得更加紧密。对于熟悉北京教育的人来说,想到白淑兰,就会想到崇文小学,就会想到寄宿制教育——作为全北京市唯一的公立全日制纯寄宿校,崇文小学的这一特色已保留了50年。崇文小学只有寄宿生,没有走读生。同样,熟悉北京教育的人想到白淑兰校长,就会想到她的“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早就被教育界所认可和接受,想到她在小学教育尤其是在寄宿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已辐射全国。多年来,白淑兰一直担任着北师大等知名教育机构的兼职教授,全国有不少年轻校长都把她当作事业的老师,全国很多小学校长培训现场都留下了她授课的身影。10年间,白淑兰全身心打造着崇文小学这所原外交部子弟校,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她都倾注着爱心——在崇文小学,每个孩子入学的大红通知书上都印有孩子个人的头像;毕业典礼上,白淑兰会亲自切开为学生们准备的大蛋糕……
首师大附属朝阳实验小学校长:佟旌
佟旌的传奇难以被复制——学历上,她是北师大的高材生,那个年代的小学老师中很少有北师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况且佟旌还是那样的漂亮而有才华;职务上,她最早在老崇文的培新小学做副校长,在革新里小学、新景小学任校长。不久,她的事业轨迹转到了朝阳,先在国美家园小学副校长任校长,后又在垂杨柳中心小学任校长,旋即入主首师大附属朝阳实验小学,成了朝阳教委直属校的校长。小学校长跨区任实职且不断被赋予重要岗位,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影响力越来越大,没有大本事还真玩不转;社会影响力方面,她是人大代表、党代表……。她是积极入世的知识分子,无暇发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慨叹,来不及环顾左右顾及周边的低微的声音。她的阳光、自信的心态感染着她的师生们。其实,教育工作者需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气魄。佟旌的学校即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佟校长,走你!
大兴二小校长:兰祖军
兰校长辗转来京——从出生地江西应聘到海南任校长,又从海南在北京大兴的校长遴选中拔得头筹——显然,我们的社会是会给“未必有背景但是有作为”者以机会的。今天,兰祖军已是北京大兴的小学领军人物;虽然在全北京的小学教育领域兰祖军的影响力还不太大,但我相信,这位年轻校长会如哲人尼采说所“终将点燃闪电”。这些年来,他伴随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获得了个人发展,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感念,蓄积了大量正能量。兰祖军在外地的声名不小,粉丝很多。有人评价他“衣着得体,举止儒雅,站在那,几尺之外就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正气”;“他的博学与成功,跟他酷爱读书是分不开的”。
北京实验一小校长:颜凤岭
老颜是一个值得“品”的人。他看上去应该算是京城上一个辈份的名校长,但实际年龄稍小一些。他勤勉,务实,扎实,完全沉浸于教书育人的快乐之中,相对地沉醉于自我的世界之中——他不太理会世俗的评价,有那么一份傲气和傲骨。他曾在宣武教委做过3个月的副主任,最后因为留恋学校工作主动回到了实验一小。一段时间里,实验一小几乎被原宣武之外的人遗忘了。颜校长则让这所名校恢复了昔日的荣光。其实,实验一小前身就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笔下的童年学堂,哼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能回味出它久远而醇厚的历史。1989年之前,北京最负盛名、出类拔萃的小学就是北京实验一小。
北京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
冯园长是中国幼教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是北京幼教的“活字典”“活地图”。她已做了23年园长,东城教委为她设立了“冯惠燕园长工作室”,请她为别的市立幼儿园园长传授办园之道,担任“园长的园长”。2004年,顺义区也为冯园长成立了园长工作室。目前,冯园长的门徒遍及北京多个区县。东城区政府曾为冯园长举办了以“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为主题的办园思想研讨会,这是北京市的区一级政府首次为园长个人举办研讨会。一幼的员工、老师们喜欢称呼园长为“老师”。这位“园长老师”的办公室实在很简陋、很局促——她似乎根本不在意办公室的排场。她慈爱的笑容让人觉得轻松而亲切。见到幼儿园的孩子,她会弯下腰与孩子们说话,摸摸孩子们的小手和头。
老廖:关于教育的一孔之见
“2014年校长印象”是我2006年以来校长印象写作工作的继续。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各位校长的排名及写作的期次未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