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2020-03-01 17:27:28)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暗香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http://preview.21cnjy.net/files/74/b5/74b58332bd3cdd27372278e960e44efd.png





http://preview.21cnjy.net/files/39/36/393618f1a90ae7f447a3f925dcdb8d86.png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文中图片:李娟摄影于木心故居与木心美术馆     2016年5月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一排排静静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学生陈丹青整理他的《文学回忆录》,我读了数遍,认真记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有时,静夜里忍不住再一次翻开它,听他如数家珍。从《诗经》《唐诗》《宋词》先秦诸子,讲到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再到外国文学。他讲尼采、莎士比亚、卡夫卡、巴尔扎克、毛姆、谈画家梵高、塞尚、高更、夏加尔,他也讲音乐,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这是一九八九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学生讲学,一开讲就是五年。

 

对于五年的讲课,他笑着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纽约讲学时的内容,由画家陈丹青用五年的时间细细整理、校对、编辑,在木心去世两年后出版成书。送别木心先生时,陈丹青看着几本厚厚的笔记,他说:“我们真有过漫漫五年的纽约聚会?瞧着满纸木心讲的话,是我的笔记,也像是他的遗物。”恍然听见木心先生说:丹青最懂我。他们的师生情谊,情同父子,山高水长。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举重就轻,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把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不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却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他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十九岁在杭州开个人画展。举办个人画展的照片挂在墙上,他穿一件毛衣,身材健硕,眉目如画,英气逼人。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一直认为,只有几位大家,身上还保留着民国文人高贵儒雅的气质,比如:钱钟书、沈从文、杨绛、张充和、叶嘉莹。

                                                                                                

站在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美术馆就立在水面上,蒙蒙细雨中,倒影如画,宛如一座停泊于水上的桥。美术馆的设计师是贝聿铭的弟子林兵,他的设计完成了木心最后的心愿。木心临终躺在病榻上,谈起他的美术馆,气息微弱地说:“风啊,水啊,一顶桥。”可是木心先生走了,没能看见他的美术馆有多美。

来美术馆参观的游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飘渺,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铺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两面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共计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后来,他将手稿缝在棉裤里,偷偷带出监狱,交给朋友妥善保存,直到一九九一年,友人将手稿完整无缺交给在纽约的木心。可是,纸张被光阴侵蚀,字迹模糊难辨,先生耐心辨认抄录,只录出几篇散文《路人》《小流苏》《幸福》《谁能无所畏惧》等。

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那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画《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里。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说: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忽然遇见太阳。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他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听他在电视里幽默智慧的话语,忍不住拿出笔记本,细细记录。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大都会美术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十九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中国的文学史怎能绕得过他?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完)

本文收录《2016中国年度散文》一书,主编:作家王剑冰

 

 

请回答文后问题:

1. 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 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
(2)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3. 简析作者详写木心手稿的意图。(6分)
4. 赏析“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6分)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乌镇木心美术馆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乌镇木心故居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木心先生手稿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乌镇东栅木心故居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木心先生画作  


 

本文入选:

1.本文入选《2016中国年度散文》一书,主编:王剑冰

2.本文原载《脊梁》2016年第3期。

3.本文被《读者欣赏》2016年12期转载。

4.本文刊《品读》2016年第9期。

5.本文被《考试指南报》2018--2019高中版第4期转载。

       6.本文被《万象》2019第12期转载。
 
     本文入选高考语文试卷:
  1.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2.入选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入选2020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4.入选四川成都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5.入选2018年浙江丽水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6.入选2019年上海浦东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作家陕西李娟在木心故居 (2016年5月)
注:文中图片均为李娟摄影   2016年5月于乌镇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刊《万象》高中刊2019第12期

陕西李娟散文:《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入选鲁人版语文阅读教材

 

陕西李娟简介:

陕西长安人,西安某杂志执行主编。一位把文字养在心里的作家。文风雅洁,蕴含大美。全国语文高考和中考热点作家。《读者》《格言》《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语文报》专栏作家。

作品见《读者》《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在场》《意林》《青年文摘》等。曾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

八十余篇作品选入全国散文年度选本,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各种中学生读本及全国高考、中考语文试卷。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决不辜负春天》《你是我的暖》等多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