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扬子晚报》“繁星版”2019.10.1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记.暗香 |
寒露
李娟
寒露到了,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清晨在汉江边跑步,见白露满地。俗语言: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江畔开着一丛丛野菊花,如乡下穿黄色布衣的小姑娘,在风里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幼年时,我和祖母住在乡下。也是寒露时节,秋意正浓,祖母会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祖母说,把野菊花晒在阳光下,等花儿晒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
童年的我提着竹篮,跟着祖母蹒跚的脚步。祖母采菊花,我就采菊花。不一会,竹篮里就是一片金黄。祖母累了,坐在山坡上,我也坐在山坡上。我仰头望着天空,阳光和煦,天上几朵白云像棉花糖一样,一群大雁排着队飞向南方。我在草丛里找到红豆似的小红果,看了又看,万分珍惜藏在衣袋里。有时能摘几朵蒲公英,蒲公英都白了头,拔几枝蒲公英小心翼翼地捏在手上,吹一口,蒲公英的孩子乘着洁白的小伞飞远了。
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岁月的秋风将我一次次吹远,望不见粉墙黛瓦的小屋,望不见祖母,望不见童年,望不见故园-----
喧闹的早市里,见一位老人推着一车黄橙橙的橘子叫卖。秋天到,橘子红了。想起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这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笺和便条。短短十二字,洒脱随性,清雅俊秀,如同我们今天手机里的短信。橘子熟了,送给你一筐三百枚橘子尝尝。不可多得的,其实不是三百枚橘子,而是古人之间美好的情意。我自《奉橘帖》中读到了秋意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