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关维兴先生画作
以一支笔,回到故乡
李娟
一
春风拂面,院中的合欢花开了,粉红色的,像落满了天上的云霞,花瓣不是花瓣,是无数细密的丝线。午后起风了,落花香满衣,奶奶将满头的银丝在脑后挽成一个髻,坐在花树下缝补衣裳。有时候,她抬起手臂,在白发中蓖一蓖针。
初春新韭,是世间美味。春日的午后,风吹在脸上像羽毛扫着,舒服极了。祖母一手牵着我,一手挽着竹篮,我们走在田埂上,要去菜园子里割韭菜。嫩绿的韭菜油亮亮的,像女子的一缕秀发。祖母的竹篮里泊着一片白玉般的瓷片。我歪着头问,奶奶,这个碎瓷片是干啥用呢?奶奶说,韭菜不能用刀割,要用碎瓷片割,用刀割的韭菜有了铁腥气,就不香了。用瓷片割韭菜,该是乡间一种美学吧。
我蹲在田埂上拔几朵黄灿灿的迎春花,祖母就割好了一大把鲜嫩的韭菜。奶奶,割韭菜准备做啥好吃的呢?奶奶说,就你嘴馋,晌午给你摊鸡蛋韭菜盒子。我听着,口水忍不住流出来了。
阳光温暖的照着,我和奶奶去田里除草。山坡上开满缤纷的野花,一群羊儿正在山坡上吃草,似朵朵白云落在碧绿的山坡上。一只小羊羔冲我跑来了,走路跌跌撞撞的,它刚刚长出一对小角像两颗粉红的葡萄,我忍不住想伸手摸摸它的小角,它的角是软的还是硬的呢?小羊的眼神纯净而忧伤,粉红的嘴巴刚刚吻过青草。我提着小竹篮,满山坡疯跑,一会摘牵牛花,一会忙去追蝴蝶,小羊“咩咩”叫着一直跟着我。奶奶在身后唤我的小名,不要跑远了。
二
我家的大院里还住着伯父一家人,伯父家有我的三个姐姐。我时常跟着她们,她们去田里割麦子,其实我只是到处疯跑、游荡。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跟着姐姐去看电影了。暮色四合,三个姐姐相约去邻村看电影,她们悄悄地计划着,怕被我听见。可是,我还是躲在门后偷听到了。“奶奶,我要和姐姐一起去看电影。”
大姐说:“路远着呢,天太黑,你不能去。”我生气了,嘴巴翘得老高,能挂一个油瓶子。我拽着奶奶的衣襟央求着:“奶奶,姐姐们去看电影,她们都不带我。”奶奶发话了:“带着娃娃去吧,她不让你们背,又不让你们抱的。”我连忙说:“我保证,看电影的时候不睡觉,不让人背”。姐姐们撇撇嘴,不敢违抗奶奶,只好答应了。
田野里一片月光,玉米长得比人高了,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清辉满地,虫声唧唧,像是月光下的大合唱。我心里乐开了花,姐姐牵着我的手,走得快极了,我只有一路小跑,才能跟上她们的脚步。不一会到了邻村的打麦场上,那晚看的电影是《闪闪红星》《铁道游击队》,小小竹排的歌曲真好听啊!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好几次了,可是一次也没有看到结尾-----可是电影看不到一半,眼皮开始打架了。不知不觉,我依偎着姐姐怀里睡着了。于是,三个姐姐轮流背我回家。月亮在云朵里露出笑脸,偷偷笑我,姐姐们无可奈何叹气----
三
冬天夜晚的大雪总是无声无息地降落。清晨,推开门窗,就看见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奶奶每天清晨起得早,在厨房里忙着生火做饭。小木桌上摆放着一碟鸡蛋软饼,一碗金黄的小米粥。我看奶奶忙着烧火,先偷偷吃了几块鸡蛋饼,真好吃。奶奶一抬头看见碟里的鸡蛋饼少了,也不训我,她的脸上盛开了一朵菊花。
我坐在暖和的土炕上翻看小人书《鸡毛信》《朝阳沟》《小二黑结婚》《草原英雄小姐妹》-----其实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只看图画,但故事情节大概都懂了。我问:“奶奶,这书为啥叫娃娃书”,奶奶说:“哎!就是给你这样大的娃娃们看的书嘛。”我觉得奶奶说得对!冬天的清晨总是静悄悄的,就听见公鸡站在院墙“喔喔”鸣叫声,花猫跟在奶奶脚下“喵喵喵”叫着,奶奶拉着风箱烧火做饭的声音,干树枝在火中燃烧时发出“噼啪”的声响,锅碗瓢盆相碰撞的声音,大哥在院中扫雪的声音,我童年记忆里冬日的清晨。
雪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金线似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照进屋里。我趴在窗棂上向外张望,一群鸡鸭在屋檐下“唧唧呱呱”地聊天,灰麻雀们在雪地里蹦蹦跳跳地找食物。于是,穿好棉袄戴上围巾去找小雅,准备一起在院子里堆雪人。不一会儿,那个小雪人就挺着红萝卜的长鼻子,瞪着黑玻璃球的眼睛看我们。小雅问,你看雪像不像白糖呢,我说,尝一口不就知道了,我抓了一块雪放在嘴里,真甜,真像糖一样甜。
四
我一直以为,一个孩子曾在乡间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幼年和月光、桃花、蚂蚁、蝴蝶相依相伴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他如同乡间的一棵小树,被纯净的空气和阳光滋养着,被春风吹拂着慢慢长大,他的一生与大地有着不能割舍的情感。可是,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远离了花草、小鸟、溪流、田野,生命的开蒙之初,将失去多少大自然给予的乐趣和诗意。
清明时节回故乡为奶奶扫墓。原来的小村废弃了,整个村庄搬迁后重建了新村。我家院中的合欢树,村口的波光粼粼的池塘,都不见了。只有残缺的围墙上还留着七八十年代的标语。萋萋的野草淹没我童年上学的小路,淹没了我故乡的容颜。原来,支撑我故乡记忆的,是一井一石,一树一屋。可是,如今的新村楼房林立,仿佛一个经过整容的人。
我焕然一新的故乡,让我的记忆如同谎言。
暮色沉沉时,白鹿原上的小村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满目苍凉。他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沉默寡言,了无生机。任时间的洪水悄悄漫过,漫过他深深的皱纹,漫过他苍老的容颜,只留下荒芜颓败,断壁残垣。
我只有以一支笔,过滤岁月的尘埃,穿越漫漫光阴,寻找我民风淳朴,贫瘠高贵,神态安详,桃花遍野的故乡。
一个写作者一生寻找的,原来只是精神世界的故乡。
我在白鹿原上度过的童年,宛如童话一般美好。
《以一支笔,回到故乡》刊《品读》2019第8期,感谢我的责编高敏婧老师。
李娟简介:
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一位把文字养在心里的作家。文风雅洁,蕴含大美。《读者》《格言》《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语文报》专栏作家。高考和中考热点作家。
作品见《读者》《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在场》《意林》《青年文摘》等。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作品多次选入全国散文年度选本,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各种中学生读本,以及高考、中考语文试卷。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 《光阴素描》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