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徽州》:《时代青年悦读》2017年10期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记.暗香 |
雨落徽州
李娟(图/文)
天落了小雨,雨一不留神,湿了粉墙,湿了黛瓦,湿了雕花的屋檐,湿了高耸的马头墙,湿了廊前的紫薇,湿了徽州女子水一样的双眸,湿了脚下的石板路,也湿润了我的心。撑一把雨伞,漫步古朴幽静的小巷,人就像是一阕宋词了。
老宅,小巷,粉墙,溪流,月沼,古树,成了一幅水墨丹青。
迎面走来卖豆腐的妇人,挑着一副担子,素净的衣衫,竹筐里卧着白玉一样的豆腐,她的叫卖声旖旎婉转,如溪水边一丛丛凤仙花,水气泱泱。“吱呀”一声,小巷深处雕花的木门里,走出白发的老人,手里捧着青花瓷碗,不一会,她青花瓷碗里就泊着两块白嫩的豆腐。
雨停了,一对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聊天,笑语晏晏。老人脚下依偎着一只狗,门槛上卧着一只猫。一簇簇凌霄花从斑驳的围墙上探出头来,绿叶丛生,花枝摇曳。一场风雨后,淡黄色的凌霄花落在青石板上,凄美绝伦。有时,他们什么也不说,只默默相对静坐着,反刍光阴,内心安详。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世间的一切安然静美,都在默默无言的相守相依里。
小巷里遇见卖木雕的小店,门口坐着一位老人,戴着眼镜,低着头专注地刻竹雕。我倚在门前,看他在碗口粗的竹筒上作画,上面刻着南湖荷开,小巷老宅。古朴雅致,诗意幽幽。
走进小巷深处,去看老宅。推开厚重的木门,幽暗的天井里,有一口大缸,缸里泊着几片浮萍,开着几朵洁白的睡莲。厅堂里一幅幅雄健刚劲的槛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自古徽商都是儒商,遵循诗书礼仪,孝弟传家。一抬头就看见朱熹的对联:“松风闲放鹤,花雨夜鸣琴”。另一副对联上写:“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落款则是郑板桥。正是,好诗如清风,佳句似香茗。从容入世,清淡出尘。多么雅致的古人,多么闲逸的古代时光。
厢房的木门上雕刻着一幅幅画: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花窗则上刻着“羲之戏鹅,渊明爱菊,和靖爱梅”,栩栩如生,每一幅木雕就是一个典雅的故事。唐诗宋词,信手拈来,被刻在老宅的木门上。此时,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千百年的诗书都在美仑美奂的木雕里。
走进老宅的后院,亭台水榭,蕉肥石瘦,回廊下一弯碧水中养着几尾红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假山旁依着一树紫薇,正开得烂漫。这里,便是红顶商人与他的如花美眷赏月品茗的地方吧。
来徽州,就住在百年的老宅里,才能嗅到在古老文化芬芳。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诗情画意都在深深的庭院里。一面花窗,一弯碧水,一处水榭,一个长廊,一幅石雕,让你品位出不同的意趣,那是古老岁月蕴含的古典与优雅,也是东方文化孕育的温婉和静美。
静夜里,倚在窗前,隔着百年的窗棂望月亮,月亮还是几百年前的月亮,人已隔着万水千山,却有着一样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深夜落雨了,听雨打窗棂,想起这座老宅经历多少旧事浮云,生死离散。记起诗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徽州的雨夜,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流连在徽州,粉墙黛瓦,云树烟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汤显祖有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的,他连梦里不曾想到,徽州之美,含蓄优雅,与世无争,气定神闲,美在风骨。徽州是浪蕊浮花都尽了,别有淹然风流。
徽州是一部古书,一阕宋词,一幅木雕,一杯淡茶,一簇花开,一轮明月,一卷水墨丹青……
徽州从未消失,她只是和流逝的岁月在一起。
《水墨徽州》获得第三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
本文节选自李娟散文《水墨徽州》刊《脊梁》2015年第2期
陕西作家李娟简介:
《读者》《格言》《文苑》等报刊签约作家;《语文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专栏作家;语文中考与高考热点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作品曾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散文作品见《读者》《人民日报》《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创作与评论》《语文报》《海燕》等。
作品入选全国散文年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随笔年度佳作》等,入选百余种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入选全国高考、中考语文试卷。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决不辜负春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