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报》访谈中考“星”作家:陕西李娟

《语文周报》访谈中考“星”作家:李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李娟
李老师:
您好!谢谢您《语文周报》接受中考版“访谈间”栏目的采访,以下是三个问题。
一.李老师,中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比较常见问题是,要么感情干瘪寡淡,要么感情用力失真,怎样写才能做到感情细腻动人呢?
李娟: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情,是指人与人的感情,人与天地万物的感情。中学生对于世界的感情,细微的感知能力,与敏锐的感悟能力,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尤其重要。一个人心怀大爱,他会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美,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对于一位作家,这种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这种能力对于青少年,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艺术欣赏,读书,听音乐,观影,旅游,书画欣赏等。
至于感情的书写能如何细腻动人?我想说,写作是挖掘自己内心的一口井。我认为,真实的感情,一定是细腻和温暖的,她是心中一股清泉滋养心灵,温暖的感情首先打动了作者,才能感染了读者。愿同学们多读名家作品,慢慢体会文中对于感情的流露和书写,不论亲情、友情、乡情,深深打动你我内心的,是最真诚的情感。
常有读者问我,写作需要技巧吗?我说:“写作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再娴熟的技巧都抵不过一片真情。”其实,世间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二.您的文章在温暖中不失优雅,您觉得自己在写作中最擅长哪个方面?比如,语言、结构、素材等。请把您的绝招传授给小读者吧!
我的文化散文中,写到许多作家与画家和书法家,作家比如:沈从文、老舍、张爱玲、杨绛、汪曾祺、萧红、木心等。画家有齐白石、丰子恺、梵高、米勒、夏加尔、东山魁夷、张充和等。广泛的阅读,为我的写作积累了素材。阅读的价值是缓慢的,它如春夜细雨,润物无声,滋润你的心田。阅读的积累更是沙里淘金。比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名人轶事,在中学生的写作中时常能遇到。那么,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将感动你的名人名言,优美的段落,有趣的事件记下来。反复阅读、积累、沉淀,学会和大师对话,读懂他们的心灵。然后再融会贯通,合理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能增加文章的内涵、张力和思想性。读大家的文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而且,大师的风骨与品格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评论家这样说:“李娟散文以雅洁温情,唯美灵性的文字,笔涉文人雅事,谈画论艺。文笔散淡蕴藉,闲逸从容,笔墨干净明亮,温润幽静,似仲夏夜朗朗的月光。给人以温暖人心的力量,始终充盈着典雅的艺术气息,蕴含大美。李娟的散文不仅可以启迪读者感受生活之美,还能开拓青少年的视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我认为,好文章是有气质的,如同一个人一样是有气质。好的文章你读几行,就知道是谁的作品。这就是文字的特质,文字的气场。我想,正是我的文字的特质,得到广大青少年、中学生读者的热爱。
这些年,除了对艺术的热爱,听音乐、观画展、读帖、欣赏名作,我依然保持对唐诗、宋词、《红楼梦》、《幽梦影》、《小窗幽记》等古典文学的热爱。有空就读上几页,我书写的诗意也许来自他们。
2017年1月,我又接到《读者》杂志的签约合同书,再次与《读者》签约五年。这是继2011年-----2016年之后再一个五年签约,感谢《读者》杂志对我写作的认可。对于我来说,是阅读、行走与写作在不断改变我,塑造我,完美我的人生。也是阅读和写作,让我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
三.在您的博客上读到您儿子祝辰阳14岁时写的游记,孩子在写作方面这么优秀,您是怎样培养、引导他的呢?
祝辰阳在小学时期,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细心留意身边有趣的人和事,将一件小事写得生动有趣,就是每个人写作最初练笔。每年寒暑假,一家人都会外出旅游,有一年我们去香港自助游,每晚,他会在酒店细致记录一天的感受和见闻,后来整理出5000字的游记在报刊发表,如今读来,香港途中的见闻仿佛历历在目,依然妙趣横生。
他在读书时会写笔记和随想,我常说,再聪明的脑子不如一支烂笔头,这句话在阅读时候尤其重要。记下书中感动自己的段落,认真体会作者的用意,词语的美感,文学的意境。
我经常提醒他,读书要有选择性,好书是灵魂的养料,一定要读经典作品,读书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是谋心,也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长期的书写,会培养一个人感悟世界和人生的能力。除了多读书,就是勤动笔。一个勤奋的写作者,也是一个生活中怀抱诗意的人。我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感受生活一切细小的美和感动。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善意、温情、晴空、云朵。只是,我们焦灼的心和飘忽的眼神不曾留意,让仓促的步履和心灵都慢下来,不要走得过于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与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爱失之交臂。
陕西李娟简介:
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文风雅洁,蕴含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