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李娟《语文报》专栏《四季帖》之:清明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记.暗香 |

清明
古人这样解读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此时,春和景明四月天,惠风和畅,山水清明,早长莺飞,烟花遍野,大自然最美好的季节来了。
清明仿佛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中年男子,他穿一件白色的长衫,他儒雅沉静,眼中却有淡然的哀伤。他在杏花春雨中,一直吹箫到天明。陌上桃花十里,心中念念故人。一个人为爱所牵,心底涌起潮水一般的思念,只有一支箫声替他说了。
汉乐府有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此时,山水明澈,落英缤纷,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人在家乡思念远行的亲人。
江南人家有一种食物,叫清明馃。其实就是青团。那年在湘西凤凰,也是清明,有苗族的婆婆在小巷里卖青团。青团先用一种麦草取其汁液,染绿了糯米,再将泡好的糯米中加进豆沙、红枣、芝麻、腊肉,用一个个竹叶或荷叶包好蒸熟。打开荷叶,看见一个翠色逼人,圆滚滚的青团,食之软糯香醇,清香萦绕,都是春之味,令人念念难忘。
清明时节,流连在凤凰古城,春风十里,水波温柔,几个孩童在城墙上放风筝,蝴蝶的、鲤鱼的、孔雀的、蜈蚣的-------五彩斑斓,我想起儿时背诵的古诗:儿童放学回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踏上古朴幽静石板路,走进阡陌小巷,鸡犬相闻,一户人间的围墙上探出一枝妖娆的桃花。见一家中药铺子门前挂着一幅匾额,上曰:春和祥。正是画家黄永玉苍劲的书法,我仰着头看了又看,仿佛是写给清明的。
清明是回故乡祭祖的日子,细雨如丝,烟花开遍,陌上行人匆匆,。故去的亲人化为一棵大树,长在家乡的泥土里、原野上。这一天,一代代的生命,懂得纪念、感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