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向花低头》入选高中语文阅读试题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记.暗香 |
此生只向花低头
李娟
(1)早春时节,江畔的梅花开了,淡黄的腊梅,艳丽的红梅,有寒香盈袖。午后,天空落了小雪,空气清凛。雪中的梅花格外好看,仿佛穿着红衣的女子立在雪中,贞静、高洁,别有风骨。
(2)让人想起丰子恺先生的画,一个穿长衫的人站在梅树下,仰着头赏梅,白雪落红梅,有动人心魄的美。寥寥几笔,散淡雅洁,道不尽的意趣,仿佛一阕宋词。他说,一生知己是梅花。画家此生以梅为友,清气满怀。
(3)梅花还没有谢,已经到了立春,水边的垂柳最早听到了春的消息。柳枝上立着一排排鹅黄的柳芽,圆圆的小绿豆一般,仿佛一群胖乎乎的小娃娃,排着队,小手拉着小手,站在枝头。不几天,圆圆的小绿豆就伸直了腰身,小小的柳芽都萌发了。这时远远望去,江畔就笼罩在一片鹅黄色的柳烟里了,你忽然就明白一个词“柳丝如烟”。
(4)微风吹在脸上,少了几分寒意,柳丝在春风里肆意飞舞,就想起吴冠中先生的一幅画《春如线》。千丝万缕的线条铺满画面,如急雨,如裂帛,如彩绸,如春风。再点染几滴桃红,几丝柳绿,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无数线条,不就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吗?画家用抽象的线条表现柳枝和春风,多么奇妙的构思啊。
(5)春风一吹,把花儿都唤醒了。
(6)粉红的桃花,像是乡间要盛装出嫁的新娘,她脸上的烟霞比桃花还要艳丽。诗经中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桃花盛开的季节,美丽的女子要嫁去夫家,与他牵手一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7)雪白的梨花立在白墙黛瓦的屋前,我和妹妹在树下玩耍,一阵微风吹过,花瓣落了我们满身,妹妹伸着小手去接花瓣,还笑眯眯地问我,姐,梨花像不像雪花一样啊?那时,站在花树下的我们不知道各自的命运,一转身,花丛中的我们,都不见了。
(8)春天里,我去湘西凤凰看望一个人。沱江畔开满着雪白的七里香,朵朵素净,清芬暗盈。我采了一束七里香敬献在沈从文先生的墓前。我记得沈先生说:“我学会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其实,沈先生,是您教会我认识美,理解人生。是您的文字,牵引我走进文学的青草地,我才闻见了花香,听见了鸟鸣,看见了碧水连天。
(10)《红楼梦》中写芒种这一天,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忙着送花神。其实,在江南水乡,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习俗,还有祭祀花神的庙宇。芒种过后,春天就结束了,花儿慢慢凋谢,夏季将要来临。这一天,是大观园里闺中少女一大盛事,所有女孩都打扮得花团锦簇,好像要和花儿比美一般。她们将各种五彩缤纷的彩线和丝带一一绑在树的花枝上。书中写到:“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送花神,是东方文化里一种典雅唯美的情怀。送别春天,也是少女们在惜别自己短暂的青春。
(11)我们看得见繁花盛开,碧水连天,也看得见花谢花飞,落英缤纷,这是一瓣绚丽的生死美学,这也就是人生。
(12)静夜里,翻阅老树的画,穿长衫的人立在花丛前,背着手,低下头,轻嗅着花儿的芬芳。花香袭人知昼暖,陶醉之极。画旁有诗:“名利来了总还去,此生只向花低头。”令人莞尔,说得真好,多么矜持和骄傲。其实,我也是那个画中人,此生只向花低头,只向世间一切美好的生命低头。
(摘自《在场》2015年春季刊,有改动)
15.文章的第(6)-(8)节分别写到了春天里的三种花,试概括每种花的象征意蕴。(3分)
桃花艳丽,象征爱情的炽烈、甜蜜(或象征幸福);
梨花纯白,象征亲情的圣洁或童年的天真无暇(或象征未知的命运);
七里香素净且清芬暗盈,象征人格的魅力或精神的引领(或象征崇敬、景仰等)。(1点1分,只要答出爱情、亲情、人格或精神即可得分。)
(1)引用(题画)诗中的句子,增添诗情画意,并且能让读者迅速进入意境;(1分)
(2)题目意蕴丰富表层是描摹人嗅花香,实则是对世间一切美好生命的赞美。(表层和深层各1分,共2分)
(3)题目中的‚“只向”一词在礼赞美好的同时,突出了作者的矜持和骄傲,作者形象跃然纸上。(1分)
17.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每点1分)
本文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f21e96c10722192e4536f6f5
陕西李娟简介:
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文风雅洁,蕴含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