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2017-09-26 09:59:36)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暗香
《寻 <wbr> <wbr>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寻  

李娟丨文

有人问画家黄永玉,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寻常。
说得多好。

烟花三月,我坐在书房读书,窗外的鸟儿在桃花丛中谈天。累了,倚着窗子向外张望,就看见小区的围墙外那户农家。春日的午后,老婆婆抱着一个小婴孩,哼着小曲,哄他睡觉。院中的水池边,年轻的女子在浣洗衣物。墙角的几枝桃花开得灿烂,树下落了一地嫣红的花瓣。我看着她们,仿佛回到童年的故园。陌上桃花开遍,听燕儿一家在屋檐下呢喃,这就是寻常人家,寻常的幸福。那么静美、温馨。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3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其中写家乡的集市,“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子,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着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是啊,一路看过去,看市井人生,看世间百态,便是境界,透着寻常人世的喜悦和安然。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4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年纪渐长,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早市。有时,会遇见一群羊,被头羊领着走,羊儿咩咩叫着,粉红色柔软的嘴唇刚吻过青草,它们仿佛自丰子恺的画笔下走来,眼神纯净而忧伤。喜欢看卖菜的小车上摆着白玉似的豆腐,担子里水灵灵的青菜,红艳艳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青萝卜,路边的水池里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鲤鱼,生动鲜活,透着寻常日子的脉脉温情。汉江畔的小城里一家早点摊卖“蒸面”,每天清晨,小店门前的人排起了长龙。老板是位中年的女子,手腕戴着手指粗的金镯,手里端着小盆收钱,大声叫着:一大一小,大碗不要辣椒,小碗不要大蒜——招呼往来的客人,挥洒自如,有条不紊,犹如一位将军。门前十几人排队,她收钱找零不慌不忙,从未见她出错。人声鼎沸,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俗世的烟火气都在小店里。

原来,寻常日子就是一粥一饭,鲜活饱满,生生不息。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5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在超市里,她遇见少年时心仪的那位男同学。记得那个十几岁的翩翩美少年,骑着单车飞驰而过,洁白的衣衫,蓝色的牛仔裤,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眸,吸引了多少女孩的目光。她远远望着他,如今,他的头发稀疏,有了小肚腩,无可奈何花落去,樱花一样的青春,永远去了。与他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交错而过,他手里提着一把小葱,她低下头,假装没有看见他。在生活面前,错过,失去,离别都是寻常。曾经的花样年华,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小段人生。那些难忘的少年情怀,在生活的大宴面前,原来只是这一把小葱。这就是寻常的人生。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6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读陈丹青整理的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木心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这样说:“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多好。”从没有人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却是如此妥贴、自然,让人折服。简洁不芜,水气泱泱,更有万千气象。

他还讲过,大仲马是个老板,他和兰姆是好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散步、打电话。他说:“人生和艺术,要捏得陇,要分得开。能捏拢,分开,人生、艺术,两者都成熟了。”原来大作家也有寻常的人生。他还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种菊花改种葡萄多好。”在木心笔下,信手拈来,文风流利,至情至性,令人莞尔。他出入古今,洒脱自如,文学巨匠在他眼中也是寻常人,大师仿佛皆是他的芳邻,一出门就会遇见他们,见他们提篮买菜,过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的爱恨悲欢如俗世中任何一个凡人。
好文字正是这样,拿得起,也放得下。举重若轻,从容淡泊,耐人寻味。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不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三言两语,自由舒展,却如万马奔腾。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一切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大家,谈他们的寻常人生。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7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有记者采访作家史铁生,问他,您的专业是写作吧?他笑了笑,回答说:“我的专业是生病,业余爱好是写作。”听着他的话,内心无比的酸楚。
他去世后,将身体的器官肝脏、脊髓、大脑都捐献了,毫不吝啬传递给了另一些陌生的生命。他二十一岁就瘫痪了,而后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每周数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直到生命的终结。距离他六十岁生日只有四天,那个在地坛里玩耍的孩子,走了。那个几十年坐在轮椅上的哲学家,站起身走了。他来世上一趟,告诉人们,这就是他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人生。这样的人能将冰雪融化,让尘世温暖。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8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寒冷的夜晚,从医院回来,因为父亲正在住院。夜里,疲惫的我坐在电脑前看书稿,怀里抱着暖水袋取暖。看得久了,眼睛干涩难忍。于是,在心里暗暗问自己,这般辛苦到底为了什么?原来,我只是为了让父亲早一天看见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出版,趁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深夜,落雪了,站在窗前看雪花飞舞,仿佛看见父亲一个人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举步维艰,我眼睁睁看着,看着他衰老、病弱,却无能为力,唯有心疼不已。想着病中的父亲,我再不能行走自如的父亲,再不能像从前一样谈笑风生的父亲,眼泪忍不住落下来。翻书,读到卡莱尔的一句话:“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仿佛那句话是为我写的,这就是我那段寻常的人生。
http://image104.360doc.cn/DownloadImg/2017/03/0810/93329087_9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TITLE="《寻  常》被《时代青年悦读》2016年第2期转载" />
在江南水乡的小镇西塘闲逛。晨曦里,一家小店铺前,一对老人在卖馄饨。白发的婆婆坐在木桌前包馄饨,馄饨如一只只小白鸽乖巧地卧在竹匾里。老爷爷手持蒲扇,弯着腰,忙着给炉子生火,粉墙黛瓦的屋顶正升起袅袅炊烟。寻常是什么?是一对白发老人,相依相伴着,一同老去。

寻常人生,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寻常也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是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本文刊《岁月》2013年第8期

《时代青年悦读》2016第2期本文: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QYD201602052.htm
陕西李娟简介:

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文风雅洁,蕴含大美。

  《读者》《格言》《文苑》等报刊签约作家;全国中考、高考语文热点作家;二十家报刊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

    曾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

散文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随笔年度佳作》等,百余篇作品入选全国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入选全国高考、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决不辜负春天》等多部。
陕西李娟博客:http://blog.sina.com.cn/ljzcy1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