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野上的原野》刊《扬子晚报》4月24日"私家书单"栏目

(2017-04-25 09:27:17)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暗香


原野上的原野


李娟


翻开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集《银说话》,就看见一幅图画,四五岁的小姑娘,一张红彤彤的小脸,头上包着红头巾,穿着一件蓝色的蒙古长袍。一张笑脸,像花儿在清晨遇见太阳一样。她张开大嘴,似乎在呼唤妈妈回家。

她身后是一望无际金色的原野,身旁端坐着一匹骆驼,伸长了脖子,高贵从容,也张大嘴巴向远方呼唤。它一定听见小女孩呼唤妈妈,就忍不住也呼唤它的妈妈回家。

作家鲍尔吉·原野是蒙古族人,他写草原的文字清如水,诗意流淌。如果,孩子在苍茫的暮色里用天籁般的童音呼唤妈妈回家,那么,鲍尔吉则是用文字的脉络,织就一条回草原的路,回家的路。


读他的散文,就如同置身绿绸缎一般的草原,让人眼睛湿润,心灵明亮。胡四台是他的故乡,隐藏在碧绿草原深处,他笔下无限柔情都给了那里的花草、马儿、羊群、落日、亲人。读他的文字,让人想起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只有内心干净的人,文字才简洁干净,他有一颗天真未泯的心,一个内心浮躁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他的文字流淌着诗一样的柔情,有着田园牧歌的意境。

他的文字犹如一条清澈的大河静静流淌,有时,又像一曲蒙古长调,有黄昏一般的惆怅,大山一样的苍茫。他写过:忧伤背后一定有一个没有实现的巨大的愿望,我想就是回到草原去,盘腿坐着喝酒,眯着眼睛看门外的牛羊……


在牧人眼中,马儿从来都是草原的王子。他这样写马儿:“白马站在门前,阳光洒在身上,好像盘算一天的农事”;“马向我们致眨眼礼,睫毛俊美”。是啊,鬃毛飘飘的马群,背着落日回家。读他的文字,人不由得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远方,你看见梦里的草原,绸缎般的草原,悠闲的羊群,金色的落日,袅袅的炊烟……


他的文字,让有韧性的人慢慢来读,那是用手指和心灵揣摩着的一块碧玉,温润、暖心。他的文字是给潜心写作的人来读的,不写作的人大概没有那份耐心,而好文字从来都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细细琢磨的他蹲在蒙古包前喝酒,喝到酒醉微醺之时,顺手拈来天边一块云霞,写下:“在胡四台,草木山川甚或人的相貌都是为蒙古民歌而设,苍凉恒远,像天空飘来的绸子”。


他关于音乐的文字一样的才情非凡。他写道:“听巴赫的时候,我想起麦浪的馨香,有秸秆的甜味。麦子整整齐齐站在平原,云的黑影不断从上面降落并升起。尖锐的麦芒长在麦子身上竟很和善。麦浪使空气暖烘烘的。使人想站在麦浪的岸上脱帽致敬”。好文字从来都是感性的、舒展而从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与自然亲近起来,泥土、青草、云朵、蛙鸣、花香。我在鲍尔吉的文字里,回到生命的最初。爱默生也认为:“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关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所以,鲍尔吉·原野是有福气的人,胡四台是一枚藏在草原深处的珍珠,他的根永远在这里。因为他是草原的一棵青草,他熟悉这里的牧人、羊群、落日、民歌,仿佛他与草原从未分离。


真正对人类有意义的好书,往往是有固定的读者群,它孤清、有格、有节。如同一个人,不矫情,不随波逐流,不做媚世之态。我以为,鲍尔吉·原野就是这样的作家。

 
《原野上的原野》刊《扬子晚报》4月24日"私家书单"栏目
陕西李娟

《原野上的原野》刊《扬子晚报》4月24日"私家书单"栏目

《扬子晚报》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7-04/24/content_341864.htm?div=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