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笺
文/张 震
【编者按】 通信与写诗,大概是过去笺纸最重要的应用了。最初为它扬名的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她裁为狭纸,染就深红,尺幅恰容一首小诗,成就了风靡一时的薛涛笺。时过境迁,不要说自制彩笺,现在就连精美的纸张都少见了。晏殊的《清平乐》,一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道尽了文人雅士和才情女子的风月情事,还有在《后宫甄嬛传》中,甄嬛与十七爷允礼飞鸽传书的"九张机",便是令人念念不忘的言语之美的代表。当文字与笺纸贴合,这些都给笺增加了特有的美学色彩,让我们回味无穷。
——编辑露茜女子
笺,对于习惯坐在电脑前的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现代人有了微信,有了“QQ”,还要笺干吗?多远的路,只要鼠标一点,几秒之后,问候就能到达,哪怕隔千山,隔万水。 笺,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从种类分,可分素笺和花笺,素笺即是单笺,如白色、黄色、粉红以及八行格、十行格。而花笺,又叫彩笺精笺,就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这种笺从古到今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手上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夜静人定,坐在圈椅里,在柔和的灯下细细展读,真可谓占尽古雅和静雅。
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氏,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氏之前,肯定也有彩笺精笺,只是失了记载,不入史了。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http://mmbiz.qpic.cn/mmbiz/Vy6Y9ZBOJLSMXqZQCGibNxXxM4fOn1V5yanabpuuoORSmhyRq0WFNytctIcKaWqsD3mXkJ0L5cBW9J2Mqh2nvz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载体,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工具。据邓之诚《骨董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元代的曹知白、王冕,清代的金农、汪士慎,以及晚清的吴南愚,皆是此行早期的圣手,尤其是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董小宛、马湘兰、李香君、顾横波、柳如是、陈圆圆、卞玉京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的不忍心往上写字。这种笺收集起来,幽雅致极,类似收藏者收藏上海画家刘旦宅,那套被制成电话磁卡的金陵十二钗。元春观灯、宝黛戏囊、宝钗掣签、湘云拾麟、妙玉品雪、风姐逞威、探春结社、李纨掌坛、惜春构图、迎春读经、巧姐夜织、可卿展衾,听听这组名字都让人醉心。
http://mmbiz.qpic.cn/mmbiz/Vy6Y9ZBOJLSMXqZQCGibNxXxM4fOn1V5ySwM3JeHJVy90e2fdps5gvPlms4KZ242nTicIVt3icE2OP7gxRXZ5JAmA/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民国以后,制笺最早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一代的带头人。在整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延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溥心畲的瓦当题记,张大千的灵芝兰草,都是上乘精湛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
相对于某某阁,某某斋,某某堂的印刷品而言,我更喜欢原笺,喜欢友人手绘草虫、兰叶、瓦盆、茶器的清供底纹,再用浓墨书以魏晋风味的行楷,从远方寄几句问候语来。我写作累时,会经常在书房里展玩,拿颜之推的话讲,这叫“尺牍疏书,千里面目”。隔千里万里也能听到朋友的关怀。一灯细煮情如酒,化作红笺小字诗,雅展友人的彩笺,一如和友人握手,一如与友人相拥,诗、书、画、印、情,满屋子都是友人的气息。每读友人彩笺,我常常会忆起白居易和元稹之交: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这种想念,这种牵挂,可以天荒地老。 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几十个字,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史料记载:李商隐的《雨夜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的手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份。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
我非常喜欢制笺,也喜欢笺上作书,若干年来坚持雁音传书,若干年来不弃此道。我画画裁下来的纸,都会把它收集好,空闲之时会以淡彩或朱砂作小品画或清供图,绘制好放入夹中,待需时捡出,以小楷书之,叙事陈情,草草耳耳,既朴素清雅,又不失古意。元旦时我会取出水仙灵芝,春节时我会取出童婴爆竹;盛夏时我手绘红莲佛手,深秋时我手绘枇杷草虫。为人祝寿当画红硕寿桃,友人远行当赠香炉梅瓶。
这些年来,我制笺、书笺、寄笺无数,遗憾的是大多属单飞雁,好一点的能收到一页钢笔字,次一点的就是一条短信,先是一通表扬,然后是加感叹号的两个字——谢谢!我很少能收到别人寄赠的精笺和瑶草。时代变了,大量的新思想新内容充进了我们的头脑,现在人太忙了,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哦诗?笺不知不觉也成了传统的东西,陈旧矣?我人似孔乙己,没办法,始终对“回”字的四种写法感兴趣。
文/ 张震 编辑/ 露茜女子 陈剑波
文/ 张震
编辑/ 露茜女子 陈剑波
作者简介
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现居南京,著有诗集,散文集,画集,画与话等多部。从艺30余年,中年之后远离文艺圈。喜欢隐居书房。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自娱,给予。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注明:文中配画:张震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