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魂依然醒着  所以满怀忧伤----评邢小俊散文集《觅渡》

(2014-03-18 14:36:23)
标签:

文化

灵魂依然醒着 <wbr> <wbr>所以满怀忧伤----评邢小俊散文集《觅渡》

青年作家邢小俊

 

 

灵魂依然醒着  所以满怀忧伤

----评邢小俊散文集《觅渡》

 

李娟

 

打开一本书,其实就是面对一个人。

近日读作家邢小俊先生的散文集《觅渡》,就仿佛看见一位思想者,一位诗人,一颗有良知的心,一个文字冷峻和温情的人。

 

与他相识在一次颁奖会上,我们同时获得了“陕西十佳优秀散文作家”。他英姿飒爽,言语间豪情和才气尽显,如古代的侠士。后来读他的作品果然文如其人。他的文字饱含哲理,时而悲悯、忧郁,时而明亮、锐利,极富感染力,有着强劲的人格力量。

 

《觅渡》中写乡村,城市,童趣,山居-----文字里埋藏着一位作家、新闻人对于当下社会,环境,城市,故土深深的忧虑和惋惜。

 

那个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上叫“红岩”小村庄,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无比寻常的意义。那里的窑洞,土炕,古槐,水井,父母,乡亲,俨然组成一幅陕西黄土高原的风情画:“女人在院子里绞水,衣服臃肿,辘轳似乎是被冻住了,嘶哑地响着,铁桶拽着井绳一路向地下深进,水窖口的上方弥漫着一团不易觉察的温暖水汽。”“这里的人从高原平展的地面上凿穴而居,这样地与大地亲近,汲取地气,从心理上是在寻求一种心灵安全和依托和慰藉。睡在土窑里土炕上的人,他们认为城市的水泥楼房是缺少地气的,养一条宠物狗在上边都会经常生病,何况娇贵的人呢。”是的,只有被土地养育长大的人,一生敬畏土地的深厚和广博。作家是行走乡间的布衣诗人,饱满深情的文字给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原上优秀的不安分的基因们一生都在努力摆脱高原,但是,当他们在高原之外的远处疲累了,生了大病了,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千里万里赶回来,喝这里水窖的水------因为,你生在这个地方的某个土炕上……”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水和土地,何尝不是游子扯不断的乡愁?也许,离家多年的游子,不是病了,而是思念故乡了。回家喝一杯母亲泡的茶,吃上一大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浑身舒服,内心安然。

 

我一直以为,一个孩子曾在乡间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快乐自在地生活在乡间,从开蒙之初,就和大地、云朵、树木、花草、鸡鸭、蛐蛐相依相守。如同乡间的一棵小树,被纯净的空气和阳光滋养着,被乡间的春风吹拂着慢慢长大,他此生与大地有着不能割舍的情感,幼年就体会到大自然的庄严和壮美。不论长大后走出多远,他始终记得故乡,记得生命的根,记得黄土下故去的亲人,他懂得纪念,亲情,感恩。

 

作家写麦子收割时的场景:“这时,大地很静谧,他们稳住身体,握住跃跃欲试的镰刀开始收割,幅度很大很虔诚,像是优美的舞蹈。他们每一次弯腰低头就能清晰地听见麦秆铮铮铮变黄变干的声音,能听见血液在血管奔突流动的声音,能听见细小的昆虫在麦秆间细小的飞动和细小的呐喊。他的身后便留下一个个麦捆,像是一个个放大的脚印。”那些文字似乎是从画中走来的,它感性而从容,自由舒展,如天空的流云,水面的落花,一路蜿蜒而去。他又仿佛是一位武林高手,能四两拨千斤。这段文字令我想起作家苇岸关于麦子的描写:“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的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读他们的文字,仿佛看见麦子收割时候的热烈的场面,也闻见了麦子特有的芬芳。

 

然而,他的心满怀忧伤。因为,我们正在失去一个个村庄。在《渐逝的村落》中:“因为人们搬到村外统一规划的地方盖房屋,村子现在已经变成空城,一孔孔窑洞被推土机推平变成田地,村子里被诩为神树的百年大槐树,也因为失去窑洞沟壑的反衬矮小了许多,被土深深地拥埋,气势全无。”作家笔下乡村的景致那么熟悉。我的童年快乐的时光,是在陕西白鹿原上一个小村里度过的。我一读再读,不忍放手,因为,读他的文字,我仿佛一瞬间回到童年。

 

原来,支撑我故乡记忆的,是他笔下的一井一石,一树一屋。可是,如今的村庄,建筑千篇一律,楼房林立,仿佛一个经过整容的人。我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童年的记忆如同谎言。

深藏在记忆里最美的小村庄,是只能用回忆召唤回来的村庄。它民风淳朴,神情安详,守土而居,内心坦然。

其实,作家一生寻找的,原来只是精神世界的故乡。

 

我曾经看到过邢小俊最温情的一本书《邢家豪哲理画》,就是收录邢先生五岁的孩子邢家豪的多幅画作。读那一幅幅画,童心盎然,一派天趣。令人心动,欢喜,同时内心无比柔软和温暖。孩子的画和父亲一篇篇读画的文字,珠联璧合,熠熠生辉。也能看见邢先生如画家丰子恺一样,怀揣着一颗慈父的心。

我想,多年之后,等喜爱画画的小家豪长大了,有一天翻开这本书,看见自己的画和父亲写下的字,内心该有多么感动。因为,唯有它能活过时间,光阴和未来。

 

孩子一支纯净的画笔,画下生命最初的遇见和感受,他画下天空,云朵,飞机,花儿,画下梦境和未来。也画下阳光下的孩子和蚂蚁。不由得让人感叹,一颗天真的初心最难得。给幼小的孩子一支画笔吧,那一刻,他就长出了翅膀。

 

更难得还有这位年轻的父亲,用温情的文字来解读一幅幅画作。一次次,我们蹲下身体,和孩子交谈,看着孩子清亮的眼眸。一次次,我们蹲下身体,向孩子学习至善和美好。这个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书房,我读着小家豪一幅幅画,不由得问自己,我们成年人正在一天天失去什么,我们渐行渐远,早已远离儿时的模样,变得功利,虚伪,内心浑浊。我们渐渐远离天真,远离洁净,远离至善,远离初心。因为我们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向儿童学习吧,恢复一双童真的眼,看世界,看人生,也看见人世的美和善。

 

一本好书,一定是有深厚的思想和广博的视野,发人深思,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本书就如同一个人,沉静而忧郁,理性而诗意。他不浮夸,不矫情,不随波逐流,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

 

陈忠实先生曾经评价邢小俊散文集《泼烦》时说“文心莹澈清如水,剑气峥嵘半倚天”。这次评价《觅渡》时说“这是一个人对渐逝乡村的怀念和悲悯,对浮躁城市的思索与低吟。”

 

作家邢小俊先生是一位严谨而真诚的思想写作者,也是在深沉的黑夜里,灵魂依然醒着的人。他绕过俗世生活喧嚣浮华的表面,以锋利而深情的笔,触及到人们内心的深处,叩问你我的灵魂,我们正在慢慢失去什么,坚守什么,挽留什么,珍惜什么------

 

(李娟:散文家、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获得者)

 

签名售书

灵魂依然醒着 <wbr> <wbr>所以满怀忧伤----评邢小俊散文集《觅渡》

作家邢小俊签售中

 

《中国散文网》链接:http://www.sanw.net/swzt/2014-03-17/3871.html

 

    邢小俊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著名传媒人、青年作家。2010年出版《大策划》、《土炕》、《泼烦》,在陕西传媒界和文化圈引起持续轰动。曾长期在新闻一线负责华商报社的时政要闻,擅长策划和资源整合,策划了大量轰动全国的社会热点。他倡导媒体要营造良性社会热点,主张新闻人应该有大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发表文字约700万字,荣获国家、省级新闻界奖项19次。现为陕西省青联常委、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2012年2月,获“陕西省网络文学‘十佳’优秀散文作家”称号;2012年12月,获得第三届柳青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