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鸿飞评论----读李娟《光阴素描》

(2014-03-06 08:46:58)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无邪

            读李娟《光阴素描》

 

    谭鸿飞
 
       在这样一个朦胧的雨天,收到了作家李娟从陕西汉水之滨寄来的散文集。因为一些小插曲,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终于收到包裹。

    参加工作快两年了,我庆幸自己拥有一份清静的工作环境,从容和安宁。在这种前提下,才有业余时间看书、浏览博客。
而李娟的博客,我关注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不断关注她更新的散文。

     
光阴素描:读李娟

       李娟是《读者》和《格言》杂志的签约作家,文章在很多杂志报纸发表。她的文章,清澈优雅,充满着灵性。读者往往在不经意间,能感受到一种朴素的情感和信念。在如今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人们更多执着于功利性的东西。沉迷于所谓成功人士的励志语录;忙碌找寻飞黄腾达的“门路”;吐槽各种不平之事,忽略掉了我们身边那些最朴实无华的情感。而李娟的文章,带我们找回内心深处的美好。


    李娟笔下的题材广泛,有书画鉴赏、有旅行感悟、有生活随笔、名著评论……没有直白地叙述大道理,均从尘世中的小事,体现真挚的情感。 以小见大,往往最打动读者。也有人问李娟,你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充满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就没遇到污浊和冷酷。 李娟说:写作教会我一颗对万物的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岁月的沙漏,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和温暖,不是吗? 李娟还说,一个圆滑世故,急功近利的人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内心干净的人,文字自然干净。也只有远离浮华,安于寂寞的人才能捕捉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我不是文艺评论人士,对李娟的文章无法做出专业评价。但我知道,诗人白居易,当年喜欢把自己写好的诗歌,首先读给不识字的婆婆听。李娟的文章,能打动我们这些对写作外行的读者,也从侧面体现了她的写作高水平吧。
    期待李娟写出更多更好的散文!



     附:
李娟的散文《你是我的暖》


   
在凤凰古城一家名“亦素”的咖啡馆,我坐在花窗前品茶,读书。一抬头,就看见沈从文笔下的沱江,清凌凌的,如绸缎一般。吊脚楼升起袅袅的炊烟,几只白鹭蹲在木桥上,仰头四处张望。一叶孤舟泊在江面,仿佛一个漫长的等待。

 

    翻开沈先生写给张兆和的信:“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的。尽管从梦里赶来,沿了我所画的小镇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从船口望那一点紫色的小山。” 字字如明玉,心心念念。

 

    “梦里来赶我吧”,只有深深爱着的人,才看到什么都想到她,想和她共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一颗纯净的心。世间一切美好,要和她一起分享。醒着梦里都是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水边读沈先生的书信,常常无端的惆怅和感伤,坚硬的心一瞬间柔软了,化为沱江里一泓清流。想起凤凰水边他孤单的身影,那一刻,他有了兆和女士,就有了爱,有了一位温柔的知己,就如同沐浴在人间的四月天里。

 

    沿着清幽幽的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沈先生。在沈先生故居看见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沈先生潇洒俊朗,英气逼人,兆和女士穿一件旗袍,温婉优雅,气质如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是《诗经》里走出的女子吗?有美一人,宛如清扬。

 

 

 

    乘上一艘木船,沿沱江顺流而下,去听涛山看望沈先生。两岸横着苍苍的翠微,吊脚楼将伶仃的脚伸进江里,水清澈的令人忧伤,湘女的歌声如燕子掠过水面。就听见沈先生轻声地低语:“三三,你若坐了一次这样的木船,文章一定可以写得好多了……”“三三,我一个人在船上,内心无比的柔软伤感,三三,但有一个相爱的人,心里就是温暖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此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原来,好文字不在气势磅礴的的作品里,却在云中锦书里,在人世小小的悲欢里。那里有刻骨的相思,深深的懂得,幽幽的情思,才是尘世间真切的温暖,碧玉一般泊在心里,又如一件纯棉衣衫,贴心,暖心。真正温暖你我的,不就是这样的书信吗?
    
在七里香开满江畔的春天,我读到尘世间最美的情书。

 

 

 

    张学良和赵一荻女士举办婚礼时,两人都已年过半百,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超过一百岁,教堂里鲜花、掌声,众人云集,祝贺一对生生世世的恋人。有人让张学良讲几句话,良久,他对赵一荻说:你是我永远的姑娘。
    
我读着,一刹那,泪湿了眼角。

 

    她等着,从朱颜玉貌到老去鬓白,终于盼来这场等待了几十年的婚礼,才做了他的白发新娘。他记得,初相遇时她的模样,清丽脱俗,倾国倾城。初见时,是春水映梨花。如今,她老了,执手相看两不厌,他依然爱她,爱她,苍老的脸上光阴的留痕,他们携手走过漫漫人生,风雨坎坷,她与他共度几十年寂寞的幽禁生涯,不离不弃……
    
爱,是在老去鬓斑时候,他依然唤她,我永远的姑娘……

 

    他深爱着的女子,在世人眼中老了,而在他心里,永远不会老去。

    有一种爱情,与光阴无关。

 

    画家黄永玉的文章写到一代名士张伯驹先生。一次在西餐厅,黄永玉遇见张老,只见他孤寂索寞,独自坐在一张小桌旁用餐。桌上几片面包,果酱一碟,红汤一盆。张老用餐后,从口袋里取出一条小手巾,将涂上果酱的几片面包细细包好,而后缓缓离去。当然,老人手中的小包是为妻子潘素带回的,情深至此,让人伤感。

 

    张老一生钟情艺术,珍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他又是慧眼独具的文物鉴赏大家。至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晋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卷、杜牧《张好好诗》卷……皆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以倾家荡产的代价收藏历代书法珍品,而后,全部捐赠国家。可是,暮年的他仅靠着每月八十元的退休金清苦度日,与妻子相依为命。他曾提笔写给她:素心花对素心人。精神世界的相知和懂得多么难得,俩人一生徜徉在艺术和精神的世界里,比翼双飞,琴瑟相和,肝胆相照。

 

    爱情是什么?是他为老妻带回家的那几片面包,浮世里最后的爱,就在一粥一饭里。那么动人,暖心。他们的情感干净透明,温暖彼此。原来人世的喜悦天真到了如此境界,和一个简单的人倾心相爱,一心一意,痴情不悔,直到天荒地老,多好!

 

   傅雷先生说,爱情于天地茫茫而言,实在是小。可是,我说,在荒寒的尘世间,温暖你我的除了爱,还能有什么?

    初夏的夜,窗外虫鸣如流水。我读完他们的故事,在稿纸上写下一句话:你是我的暖。

 

谭鸿飞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2c1ab0102ec3b.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