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散文朗读《书事一束》


标签:
转载 |
感谢磊明老师深情朗诵我的《书事一束》,那是流年里我对书一往情深~~
您也和我一样,爱书如痴-----您的朗读是一江碧水,滋润灵魂------
李娟 2012年5月17日
题记:其实借书,还书,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情。
李娟/文
一
有人来借书,其实内心真舍不得借。有时借出去了,心里总是放不下,牵挂着,惦念着,魂牵梦绕。
一日,书还回来了,封面上沾满油渍,书页折痕无数,书中用笔画了又画,仿佛一个绮年玉貌的女子,被折磨欺辱了一般。残花败柳,蓬头垢面。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无限怜惜。真不想要了,只好重新再买一本。再买,不一定能遇见原来的那本,出版社不是一家,装帧不精致,心里难受极了。
有时,书借出去了,两年也没有还回来。仿佛两军阵前,派出的使臣去谈和,非但没有谈和,连性命也丢了。以后,遇见那个借书的人,忍不住对书的惦念,向他提及。他两手一摊说,不知道丢在哪里了,找不到了,还那么理直气壮。他心里一定想,不就是一本书嘛,这么小气,值得你惦念这几年?
这两种人第二次再伸手向我借书,我是断然不借了。一个不懂珍惜文字,不敬畏文字的人,我不喜欢。我们不属于一类人,这样的人,交往一生也不会成为朋友。
有的书借出去了,还回来的时候,整洁依旧,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还包了洁白的书衣,仿佛花容月貌的女子,穿一件洁白的纱裙,内心一瞬间洁净喜悦起来。让我对还书的人起了珍重之意。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子,她纯净,博学,懂得文字的美好。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能遇见这样一位爱书的女子,也是很幸运的事情。
其实借书,还书,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情。
二
抚摸一部旧书,仿佛揣摩一段光阴,又似观赏和留恋几十年前的月光。
我年少时拥有一部《红楼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那部书共有四册。装帧精美,古意幽幽。书影上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安然地依在山石旁,长裙垂地,拈花沉思。她心中默诵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脚下的竹篮里盛满落花,她就是水晶心肝的林黛玉。年少时,我便读到人间最美的书,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有人曾问张爱玲,《红楼梦》《西游记》比起《战争与和平》《浮士德》那部书好,张爱玲正言答道,当然是《红楼梦》《西游记》好。我也这样认为。
一部《红楼梦》沉浸在流年里,文字的魅力绵延千里,流传了几百年。它开启多少人文学的梦想,也成全了多少人关于文学的梦境,连作家张爱玲也不例外,许多大家都是站在《红楼梦》的肩膀上触摸到了月亮。
此后多年,我随着父母从关中到了陕南,再回长安求学,辗转,迁徙,漂泊,我遗失了《红楼梦》中的第二册,一部《红楼梦》便成了残梦。我翻遍家中的每一寸角落,再也找不到她,犹如遗失在岁月尘埃里的一颗珍珠,消失了。后来,我时常去书店或旧书摊淘书,希望能遇见同样版本的《红楼梦》,可是,再也不能了。李延年诗云:佳人难再得。其实,好书同样难再得。
世间很多事就是这样,离散了,走失了,便已是长长的一生。
我犹如遗失了一位情深义重的故友,丢失了自己绮丽的青春年华。好书再难得,一如知己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