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家胡忠伟的评论:贪看青山坐小亭——读李娟《我读丹青》刊《岁月》2011年9期
(2011-10-07 20:42:26)
标签:
李娟汉水东山魁夷丰子恺我读丹青文化 |
分类: 评.无邪 |
贪看青山坐小亭
——读李娟《我读丹青》
胡忠伟
行走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里,读李娟的散文,犹如一株淡然盛开的茉莉,静静地,开在尘埃里,优雅娴静,不动声色,却别有一番洞天。
她的散文,有日常细节的精致,有个人生活的质感,有她大量时间阅读写作的积累。她谦逊,又很清高,文字蕴藉内敛,同时保持着一种清冷妩媚的特质;在她的作品中,抒情性、敏感自省和绵长坚韧的东西是我非常欣赏的,这体现在她多年的写作上,也体现在她对生活的认知体悟上,还体现在文字中那种优雅、恬淡、纯净的气息中,经年不变。在她如此冷静的书写之后,隐藏着丰厚的阅读经见和人生感悟。
尤其读了李娟关于读画的随笔,那是她对齐白石,丰子恺,东山魁夷等大师画作的细细赏读,这一组随笔有别与其他作家的读画文章,她的文字清新脱俗,又别有韵致。几位画家的画作虽然风格各异,但面对尘世中美好的事物,他们气定神闲,从容和悠然,童心未泯的纯净和对生命的敬畏,使他们的人生阔大宏博了许多。
李娟左手写散文,右手读画,目力所及,满目苍翠,且生机勃勃,清芬暗盈。我想,这个名叫李娟的女子,在清风朗月的夜晚,或雾失楼台的清晨,在汉水之畔,贪坐小亭,对面青山,一杯香茗,几册画页,那么昂贵的晨昏时光,就如是溜走,却留下了清丽典雅的文字随春风翩然起舞,赏心悦目。所谓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也莫不如此吧。
在她的这一组文章里,我们约略可见她对文字的敏感,以及她的文字里所蓄满的张力和想象力。她“喜欢白石老人笔下的瓜果菜蔬,鱼虫虾蟹,世间任何一种植物、小生物他都能入画,透着尘世生活的烟火气与喜悦,洋溢着寻常人世的一缕温情。”那是因为白石老人 “有一颗天真未泯的童心。”白石老人有一句著名的画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李娟也记得真真切切,不是记在笔记里,而是付诸在她的散文里。她从中领悟到:“写作和作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空灵和鲜活之气,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似清风拂面,出水荷花,清新自然”。这一组与画有关的文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了出神入化,看似漫不经心,却自有风云气象。
李娟是感性的,常常会为那几页画册而出神、沉醉,但她始终是理性的行者,在抚摸摩挲画页的闲情雅趣里,把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繁衍成一片生春幽谷,找寻出无限乐趣和快意,在读画的过程里参悟人生,完满生命。
李娟仿佛在这样的闲读闲话里找到了艺术相通相融的暗道,她读齐白石,丰子恺,徐悲鸿,东山魁夷的画作,画境里的人世温情和小欣喜、小悲欢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人生的留恋和趣味,也便在这些地方露出了真面目。不是外力的驱使,纯粹天然的动机,从中看得出她心口留香、余味犹存的神情。
她最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梅花,写了一幅,还写另一幅:“一个人站在梅树下,仰着头,独自赏梅。天空刚落过雪,一树梅花似雪中素颜红妆的女子,白雪红颜,相看两不厌。树下已是落红翩翩。”相看两不厌的岂止是白雪红颜,还有那凛然傲雪的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丰先生性情高洁,一生知己是梅花。人和花的情缘,何尝不是人与人的情缘?一生有两三个赏心之人,足矣。”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情感的共鸣和灵魂的相遇相知,丰子恺先生两三赏心之人当中,必定有一个叫李娟的女子吧。
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最容易唤醒我们的童年记忆,使我们回到精神的故乡,在那里,生活是那么从容,时光是那么充裕,花草鱼虫,孩子蚂蚁,月光清风,“恬淡美好,酣然淳朴,一派天趣。守着岁月枯荣,似水流年,尘世的暖意都在画里,对万物的爱与悲悯都在他的画里。”人生荣枯,全系一念,把心安放在天地宇宙间,无论山河旷古还是岁月倏忽,我们总能在文字的葳蕤多姿里觅得文化带给人的快感和幸福,也会感受到古人所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的诗意盎然。
东山魁夷的一幅《晨静》,虽然“画面上郁郁葱葱的树林静静立在水边。远山如黛,湖水微澜。丛林静默着,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她一瞬间感悟到“让人想起沉静的秋湖,岸边的水草,水面的落叶,江南的青花瓷,梦里水乡。一瞬间,大自然宁静、安详、纯净的气息将我覆盖。”恬淡、安静、优雅和含蓄,使得东山魁夷的画作有了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禅趣,从而直逼我们的内心世界,把我们从追名逐利的樊笼里拉了出来,照出我们自身所隐匿的“小”来。人一旦在坦诚面对大自然,内心的虚弱和不堪一击便会暴露无遗。所以,在这样的情境里,“东山魁夷的画如一首意境悠远的诗,不能诠释,不能解读,仿佛一开口诗意就会悄悄溜走。也许,这就是“妙不可言”所指的境界。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你永远无法定义它,但是,你却能一眼认出它”。诗情画意,盈盈缠绕。她还说:“如果说文字是一味抚慰心灵的良药;那么,东山魁夷笔下的世界亦如此”。
“明日白露,光阴往来”,今夜,在黎明的鸡啼里,在若有若无的月影里,正是李娟的这一组读画笔记,让我们无比亲密地靠近了艺术大师,见到了画作里他们鲜活的肝胆和心脏。李娟在日常的叙事里,不紧不慢捕捉着的艺术之美和俗世之美,散发着人间烟火气,典雅而诗意,温婉而柔韧。她是真正把文字养在心里,这样的文字,就有了抵达内心,穿透岁月的力量。
作者简介:胡忠伟,《语文报》《创新作文》《中学语文报》《上海中学生报》等报刊专栏撰稿人、特约编辑。迄今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发表散文、诗歌、论文10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各种文选。出版散文集《未带走的嫁妆》、《爱是一朵花》和作文研究专著《作文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