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7.31《国家电网报》专栏刊发《聆听大地的心跳》

(2009-07-31 13:08:28)
标签:

国家电网报

聆听大地的心跳

散文集

李娟

陕南

文化

分类: 评.无邪
聆听大地的心跳
李娟
http://epaper.sgnews.com.cn/res/1/20090730/87041248997247659.jpg
  李娟,女,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现供职于陕西安康水力发电公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epaper.sgnews.com.cn/tplimg/zoomact.gif
     前些天,在陕西电力报副刊研讨会上,我见到慕名已久的卜元华老师。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行吟絮语》,并郑重地签上名字。在返回的火车上,我打开它,细细品读,如同品尝一杯雨前绿茶,清淡而意味悠长。

  卜元华老师在电力企业供职数十年,历经电建、发电、电网等单位,足迹遍及大西北。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关于电力、社会、家庭等题材的散文,在地方和系统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年来,我一直留意和学习着他的散文。早年间读他的散文集《百情集》,那些关于电网员工在艰苦中创业、奉献、牺牲的题材,以及亲情、友情等题材的散文,字字真切,感人肺腑。

  这些年,他的笔触向历史文化领域延伸,他的行走散文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情。他行走于故乡的山水,寄情于三秦的原野、河流、山川。他的行走散文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大江大河般深沉的爱。他的散文有着历史散文的哲理性、可读性、知识性,给读者很大的心灵空间和想象空间。阅读他的散文,仿佛走进历史的皱纹和脉络里,让读者领略到历史烟尘中无数人物的魅力。我想,一位作家对于自然的态度,更深地展示人心深处的至善、敏感和悲悯。他写道:“旅游恰似读书,当你走遍名山大川、异国他乡时,你在博览群书,当你静下心,在一个小范围细品细酌时,你在精读一本书。我反复来陕南,一地一地地游,正是想精读陕南这部书。读书者各取所需,陕南于我有汲不尽的养分,取不尽的矿藏。”是啊!陕南有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故乡在他心里,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梭罗说:“除非怀着热忱去写,否则我们写不出优秀和真实的东西。”作家对于故土怀着深厚的情感,他的文字如无数条看不见的根须,沿着思想的隧道延伸进故乡的泥土中,一切都是安静的、无声的,又是如此深邃、安然和美好。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不急不缓。流淌着一种自信、静气、淡定和从容不迫。语言尤其简洁、凝练、干净。诗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那是散文写作的更高境界。伏尔泰说,乏味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尽。我说,一篇好的散文,像一幅国画的留白,一幅苏绣的天空和白云,一杯清茶萦绕在齿间的唇齿留香,让人去细细品味和回想。

  他在散文《京华秋意》中写到已故作家顾绍康老师。他写道:“我蓦然想起多年前在西安夜市的一幕:一老妪携一幼女乞食,我还未及反应,顾兄已站起身,把一大碗未动筷的面条端过去,柔声说,孩子还饿着,快吃吧。那一刻,我泪湿眼眶。”他以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刻画了一位饱含悲悯之心,心怀大爱的作家形象。他的文章,懂得取舍、进退,有节制,就显得静气流淌、气象万千、意味悠长。那些文字是人人能读懂的,是抚慰心灵的。那些文字是素面朝天,是清水洗尘,如雨中荷花。

  我以为,一位作家不把写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作品才是作家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写作变得随意和真情性,写作成为作家自己内心的需要。

  叶赛宁有诗: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而品读《行吟絮语》,感受作家是以宽广而温暖的目光、朴素的爱、纯真的心,来聆听大地的心跳的。

 

 

 

http://epaper.sgnews.com.cn/page/1/2009-07-31/11/8381248997247034.jpg

 

本文链接:

http://epaper.sgnews.com.cn/html/2009-07/31/content_213482.htm
  © 版权所有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自英大网(indaa.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