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草堂
寒风萧瑟的季节我轻轻走进你的庭院。
路的两旁萧萧的翠竹直入云霄,竹林掩映中越发显得庭院幽深。我们不再大声喧哗,唯恐惊醒了你的清梦。我一眼就看见你那座青铜的塑像。清瘦悲苦的面容,一双瘦弱的手臂垂下来,双膝跪倒,诗人,我知道你跪的是天下的百姓苍生,唯独不是皇权皇亲。
在草堂的陈列室里,我见到你在茅屋里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旁边是一幅国画,凄风苦雨中,你张开双臂在呼唤什么?呼唤黎民百姓得以一片安宁祥和、国泰民安的净土吗?那一年,安史之乱你躲避战乱流亡到此地,在清清浣纱溪畔建起这座小小的茅屋。我在你的茅屋前徘徊很久,在不足四十平方的茅屋中,你如何在寒风苦雨的夜里,看窗外屋内风雨潇潇,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你的胸怀里装着天下寒士的万般疾苦,你的眼里涌动着忧国忧民的滚滚热泪。
唐代李白、杜甫并称诗仙、诗圣,两人虽年龄相差十几岁,但感情深厚。李白潇洒豪迈,杜甫冷峻现实。当年李白因参与永王幕府得罪了萧宗被流放夜郎,杜甫思忆成梦写下“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情深意长,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难怪有人说,在唐代诗人辈出的时代,最令人感动伤怀的是杜甫。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目睹了唐代由兴到衰的历史,经历了一次次的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生灵涂炭,写下著名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诗人在这样巨大的痛苦中煎熬着,叹息着,泪雨滂沱。诗人在这样的失望中等待着,期盼着,直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一生都在流离失所中寻觅安宁的可以栖居灵魂的家园,得以安放疲惫不堪的心灵。直到那一年深秋,漂泊一生的诗人在五十八岁时客死湘水之上的一叶孤舟中。
在那个深秋,我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庭院中,想起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洲,在看尽世态炎凉,历经人间凄苦写下著名的黄洲寒食诗:“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这两首诗相距近两百年,却有着一样的意境,一样的凄凉。想起现代文学史上,被日军杀害惨死南洋的郁达夫。英年早逝,葬于灯红酒绿的香港的一代才女萧红。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生前的孤独凄凉,与身后的光荣景仰多么的不相称,他们跋涉在人生崎岖的小路上步履艰难,却常常遭人非议,处处碰壁。他们的才情与智慧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注定颠沛流离,贫困潦倒,饱尝世间沧桑,守着一颗失意苦涩的灵魂四处漂泊,而没有一处祥和安宁的净土安放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的灵魂。
诗人,一千多年过去了,你的灵魂若还在庭院里徘徊,你并不寂寞孤独。因为你一千首诗还在后人之间千古流传。你听,游草堂的孩子们在吟唱你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萧萧竹林中,我听见有位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引自:李娟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