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陕电电力报》第526期副刊
月光音符
李娟
茶楼的下午是安静的,没有几个客人。周围流淌着若有若无的音乐,将我轻轻地包裹。这样的下午,和好友喝一杯清茶,享受音乐的愉悦,友情的芳香,清茶淡然的幽香,寻常的午后便添了几分诗意。
电视里正在热播韩剧《蓝色生死恋》。剧中的音乐如叮咚的泉水一般流淌而出,让人想到有月光的晚上,想起年少时的那把木吉他。剧中男主人公骑着单车,后面坐着他花朵一般的妹妹。道路的两旁是绿油油的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色彩缤纷的野花,画面里他们恍若远离凡尘的仙子,纯净、美丽。空气中流淌的是那首熟悉的吉他曲《爱的罗曼丝》。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那天籁般的声音。还记得它谱上的歌词: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月光下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候梦想和童话,噢,你是我的吉他。”
还记得那些箐箐校园的日子,我迷恋上那把木吉他。迷恋它仅仅是因为齐豫唱的《橄榄树》,那时正在痴迷三毛的作品,没想到三毛的诗《橄榄树》,在她玻璃般的声音的诠释下,显得空灵绝妙,超凡脱俗,充满少女美好的梦想与向往。好想和三毛一样,背着一把吉他去远方漂泊流浪。迷恋木吉他激情的伴奏,迷恋它纯净清澈的音色,迷恋它在齐秦的柔指下演奏的《狼》和《花祭》的旋律和音符,他那样一点点向你的心灵浸透,像月光一样充盈了我灵魂的每一个角落。
而后和男生切磋琴艺,勤奋而虔诚,星期天去听“大师级的人物”讲吉他,看到教室里那一双双充满渴望期盼的目光。弹拨着琴弦,像弹拔着春天,手指渐渐灵活,渐渐从红肿到长满老茧,不再有小女生的玉手纤纤。等到已经可以将吉他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罗曼丝》、《瑶族舞曲》弹得令男生羡慕,自豪和骄傲写在稚嫩红润的脸上。常常在洒满月光的阳台上,和几个弹吉他的朋友合奏一曲《彝族舞曲》,清澈如泉水般的音符从我们的手指下悄悄地流淌。像月光下的舞者,几分忧伤,几分年少的惆怅和向往。夜渐渐深了,依然沉醉不知归路。
后来和懂吉他的朋友说起往事,说起年少时的那把木吉他。他说,那是你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是你独特气质的养料。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说,他正在听许巍的歌——《蓝莲花》,许巍唱着: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蓝莲花……那是生命最初的呐喊,像张楚的《姐姐》,郑钧的《回到拉萨》,摇滚乐让吉他将他的狂放、激烈的音色发挥到极致,那些来自生命最本真的声音让我们心灵流泪,灵魂震撼。
以后再听齐秦的《痛并快乐着》,远远没有当初的脱俗和空灵。我想,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如果还在爱情的漩涡里盘旋,他大概已经逃脱不了江郎才尽的命运。喜欢听李宗盛和罗大佑的歌,显得如此大气恢弘,写尽芸芸众生的百态,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李宗盛和林忆莲的《当爱已成往事》,将他们的音乐推向巅峰。也许真的是爱情的力量,他们将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这首插曲唱得千折百转,似水柔情,意乱情迷,一往情深。看见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说,看了这部电影,就知道导演已经不爱巩俐了。我笑了,笑女作家敏锐的目光和感性。
是啊!美的东西我们永远无法定义他,但是我们能一眼就认出他。比如,好书,好文章,好音乐,好电影,还有好的人。
成长的岁月里,渐渐懂得欣赏蔡琴、齐豫、王菲的歌,一直觉得她们的歌充满灵气、风情,有女性的细腻和妩媚,唱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断情伤。像蔡琴的《出塞曲》如此忧伤和空灵,仿佛在追寻,在祈祷,在向往。她们常将诗人席慕蓉、三毛、余光中的诗歌拿来唱,唱得如此韵味悠长。忽然明白,大陆的厚重和质朴只能孕育韦唯和毛阿敏这样朴素又大气的歌手。朋友这样评价,齐豫、蔡琴她们是用灵魂来唱歌,绝妙的评价!有些人一出手就灵气逼人,才华横溢,一出手就显得十分的老道,有着你无法抗拒的魅力,这样的人,就像作家张爱玲。我想,好文章如此,好音乐也是如此。
有时,我们内心的感动来自音乐对于灵魂的一次次地震撼和洗礼。她像月光一样,给我们的心灵以抚慰,给我们心灵以光亮、纯净。听好的歌曲和音乐,像沐浴在皎洁的月光里,灵魂一瞬间变得洁净而透明,我们的心灵仿佛照进一轮明月,洒进一片星光。更像在用耳朵喝酒,沉醉不知归路。
引自李娟散文《品尝时光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