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之歌
一
读汪曾祺先生的回忆录,其中提到一个人———金岳霖教授。
这位清华大学的逻辑学教授和哲学家,他孑然一身。养着一只健硕漂亮的斗鸡,与他作伴,和他同桌吃饭。有一年,金岳霖教授在北京饭店请客,大家来了都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请客,他这才宣布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其实,那一年,建筑学家林徽因已经去世多年。
我的眼里一瞬间泛起层层的涟漪。
金教授对林徽因的才情谈吐极为欣赏,林徽因学的是建筑,但是她的文字与诗歌空灵洁净,风格清新,独一无二。她的小说《窗子以外》入选当时西南联大的大学国文课本中。他是她一生的挚友和知己,在她一生的每一件重大事件中,都会有他的名字和他伟岸高大的身影。
一九五五年,林徽因病逝。他写给她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世间有这样至情至性的人,让人敬重。世间有这样重情重义的人,让人心暖。世间有这样一往情深的人,让岁月感动。
二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中写道,鲁迅先生晚年常常深夜起来,独自一个人和衣躺在阳台冰冷的地板上,望着沉沉的黑夜缄默不语。我想,先生那时的痛苦一定沉重如铁青色的暗夜。
海婴还小,半夜起来,看见了父亲,也依偎在他的身旁躺下。许广平醒来找不到他们父子俩,而后,却在阳台的地板上找到他们。她心中的怜惜和疼痛不能言说。真正的痛苦是无法诉说的。就如真正的爱,也是永远无法诉说。
在许广平娓娓道来的诉说中,我体会到一位妻子隐忍的,柔弱的,饱含疼痛的爱。那样的爱,可以包容黑暗,病痛,棱角,冷酷和人间一切的伤痕和寒意。
鲁迅先生有她这样相疼知冷的女子相伴,也不枉苦痛的一生。
爱,其实不仅仅是共享幸福。真正的爱,是共担苦难。
2008年1月7日
注:引自李娟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