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腊月里的腊八节

标签:
李付春原创腊八粥腊八蒜童年的记忆往事 |
分类: 散文随笔 |

腊八粥
李付春/文
“腊七腊八,冻死叫化”。意思是说,时下已经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
我知道,每到这一天,人们都有喝腊八粥、淹制腊八蒜的传统习惯。
淹制腊八蒜是说,在这一天,人们把新鲜的大蒜剥皮后用糖、姜和醋淹制起来,等春节时用来蘸饺子吃。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无从考据。
(本文初稿写于2006年,曾经刊发在经济日报
大河报 乌海日报 枣庄日报 千岛日报 台中日报 四川工人报
齐鲁晚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考场创优写作专项指导训练
喝腊八粥却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是源于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家,父母勤劳能干,累死累活,挣下一份家业,可儿子和媳妇却成天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后来,两个老人去世了,小俩口本性不改,吃完了老人留下的粮食,把房子也卖钱吃了,只好挤在一间破草棚里挨饿。寒冬到来,小俩口又冻又饿,在腊月初八这天,他们再也忍不住了,翻箱倒柜,把老鼠藏起来的一点小米、豆子、玉米等收起来,凑合着熬成稀粥以备充饥。正要喝的时候,一阵狂风袭来,把他们压死在被风刮倒的墙底下。
后来,这个故事被传向四面八方。人们为了教育年轻人吸取这个教训,学会勤俭过日子,便在腊八这天,早早熬一锅粥,边吃边讲腊八粥的故事。
还记得小时侯,偷吃奶奶存放在小布兜的红枣、花生和核桃仁的情景,还记着她总是那么“吝啬”。原来那是有心计的奶奶留做腊八粥的主要原料。
一进入腊月门儿,就见奶奶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分拣、凉晒。过了初五,她就开始忙活起来,把早已准备好的小米、大米、绿豆、豇豆、花生、红枣、豌豆、红萝卜等八样果蔬,外加自己砸的核桃仁。初七晚上,我趴在被窝头上,看见他在油灯下拣豆、淘米、剥花生,然后将这八样东西用水浸泡,第二天早上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温火慢慢地熬煮,熬上个把钟头,一锅喷香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那是我也就刚上小学的年龄吧!才有锅台那么高,一闻到粥的香味,就翘着脚趴在锅台边馋得直流口水。等不得一家人都坐下,就吵闹着让奶奶给盛饭。盛到小碗儿里,等不及粥凉,就挑果仁和红枣往嘴里送,自己烫着了,还傻咧咧地哭,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好笑!
还记得有一年的腊八,我刚从外面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玩儿过。脚上穿着已被雪水浸透了的老棉鞋,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小跑着回到家里。脱鞋上炕,把双脚放在冲灶间炕头的奶奶的褥子底下,灶膛里火把炕上土坯烧热,再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一碗腊八粥,顿时一股暖流热心间。外面天寒地冻,屋内温暖粥香,真是窗外屋内两重天。那份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后来年龄大了,生活好了,而对于腊八粥不再是那么盼望了,但那香甜的腊八粥,却永远地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