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地瓜粥(江苏教育报)

(2017-01-04 15:32:12)
分类: 散文随笔

母亲的地瓜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fab81350a75f437e82ea7e7e5015ff29_th.jpeg

■李付春

  母亲打来电话说,让我回家喝粥,地瓜粥,用新玉米熬的。

  端起饭碗,喝着香甜的地瓜玉米粥,很是好喝。可是也有不愿意喝也得喝的年月。

  刚记事起就知道一个现实——地瓜是我们的救命“粮”。在那个半年瓜菜半年粮的岁月里,地瓜是我们鲁西北农民的主粮,人们种地瓜还是因为它是高产农作物。从初秋一直吃它到来年的多半个春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8cd0a2c0948a48618ad5d8d14161b936_th.jpeg

  每天吃饭时,一掀开大锅盖,吃的是地瓜,喝的是地瓜粥,只有偶尔在锅帮上贴几个黄澄澄的玉米小饼子。那一般都是给整天下地干活挣工分的爷爷和父亲准备的,因为我是他们的“宝贝”,免不了从他们的嘴里得到几块饼子,香甜地吃在嘴里,好久不愿意咽下。

  在今天看来,地瓜确实好吃。可是,什么东西整天吃,谁还说它好吃?莫说这东西并不像今天我们常吃的白面馒头,它不容易消化,接连吃上几顿就食之不得下咽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598ca87891074b94b5e8d3feff0046a3_th.jpeg

  可那时,玉米产量是亩产三百多斤,而地瓜的产量可真是万斤“粮”啊!它既不需要大水,也不用大肥,就能在地下“偷偷”地生长。初秋季节,如果实在接不下来粮食,就先拣大个的刨几个或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挖一部分,临时度过饥荒。

  春天栽种的地瓜秧子叫“春茬”地瓜,产量高,个头大、圆;在小麦收获以后,就在春地瓜秧子上剪下一些长枝,再剪成尺段,栽种后,同样生长出地瓜,它们一般体形长、产量低。可是它的优点是耐贮存,放在地瓜窖里一直到来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地瓜的价值不言而喻;再者就是用来当作种瓜,用它育秧,繁衍后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217575e65f1b4f7dac22bdfe81d7c659_th.jpeg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喝母亲煮的地瓜粥到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大门以后,农村家庭还是地瓜粥的年代,可学校食堂里是不给同学们做地瓜粥的,只有稀稀的玉米糊糊。在校时间一长,喝着半生不熟的稀玉米粥,不禁开始想念母亲煮的香甜黏稠的地瓜粥,因此,周六晚上和周日早晨照旧要母亲煮地瓜粥来喝上几碗。从此,母亲煮的地瓜粥成了我的依恋。

  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瓜不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玉米、小麦的产量在逐年提高,特别是自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温饱解决了,向来占据主食地位的地瓜退居二线了。再后来,人们种植地瓜的热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所以,地瓜成了稀客。但母亲用大铁锅煮的地瓜粥却使我钟情至今。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ff52a2f0d4aa4da3b1a0804eb0275dd6_th.jpeg

  每见乡村串街走巷的地瓜商贩,我便要走上前,买上近百斤的一口袋,让母亲每天早晨给煮地瓜粥来喝。和以前不同了,买地瓜要选红瓤了,做粥要去皮,而煮粥用的玉米也是精选后在磨坊去皮后精加工的。

  母亲老了,但她煮的地瓜粥依然是那么好喝。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0/6f15464053fd4bc9b50bf9165e36ef0a_th.jpeg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现代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