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暑假不久,俺们家就来了一个新“知青”,确切地说,应该是“知识少年”。学校放暑假了,城里有许多孩子都在家长的安排下迎来了“第三学期”。而我们家小妹的儿子今年读初一,新学期开学后应该是初二的学生了,要来乡下我们家接受“再教育”。
其实,没等孩子放暑假,小妹两口子就替孩子报了两个班。而这孩子,今年却特别犟,说什么也不去那“兴趣班”,他说没兴趣。这怎么办?小妹两口子犯愁了,去年孩子还听话呢,今年这是怎么啦,莫非长大了?
小两口都上班,把孩子留在家里,他会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吗?应该不会。他们前思后想也没个好办法,这时想到了我这个家在农村的教师舅舅。本来,人家是舍不得把孩子送咱乡下来的,一是担心孩子来这吃苦受罪,二是指望孩子别把假期“荒废”了。
这下好了,他们那宝贝儿子死活不去兴趣班。妹妹打电话说给我送乡下来,我当即许诺,但要他们做好让孩子吃苦的思想准备。妹夫无奈地说:“那有什么办法?我让他带着书包去。”
小伙子第一天来到我家,我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给他制定了一个月的暑假安排计划。但我没有给他完全透露,担心他“逃跑”,但我还是按照原计划实施。由于我也是一线教师,对青少年的心理略知一二,因此,我的想法既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还要让他玩得开心,让他把暑假生活充实起来。
第一天午饭后,我就把以前不用的那个短鱼竿找出来,把鱼饵准备好。他一看见门口放着两根鱼竿,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啦!这时我就告诉他:“我们不是每天都去钓鱼,而是三天一次,每次不得超过三个小时,另外还要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游泳时间。”我对他讲,假设长大以后参军,参加抗洪抢险什么的,要有一技之长,不能是“旱鸭子”。
我们钓鱼地点选在三弟的鱼塘,当然不会“打白网”,晚餐还会吃上鲜美的鱼肉、鱼汤。学游泳要在鱼塘外不远的浅滩里,水最深处也不能淹没我的地方,虽然我游泳很好,但也要以防万一。
第一天下来很顺利,孩子特别高兴。接下来,我要给孩子辅导两个小时的英语课,因为这是我的老本行,下午我教他怎么写作文、记日记,这也是我的拿手戏。我们边学习,边聊天,旁边还给他准备着零食、水果。
傍晚开始,我上网写东西、看新闻,让孩子看电视,也可以和同龄的小朋友去玩耍。不经我允许,河边、鱼塘都是不能去的地方。他想玩电脑游戏,我就在书房的另外一张书桌上看书读报,另外还教他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
家里还有几亩地。我下地锄草施肥,哪次也不能落下他,他可以少干,但不能不干。我下地喷洒农药,让他给我备水。每天三十度以上的高温,让他亲身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体味一下“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小“知青”在我家已经待了半个多月,还没有吵着要回去的迹象。他也许觉得钓鱼很好玩,也许觉得游泳很不错,也许觉得学习并没有那么紧张,也许觉得做农民的滋味不好受,也许……
反正,小“知青”来我家后,我身后多了一个“跟屁虫”,他也觉得学习不紧、不累,挺充实的。但愿这个小“知青”下乡后能真正得到另外一种教育。
(李付春)
文章链接
http://www.swcf.cn/epaper/hswb/html/2015-08/10/content_14137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