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hrb.beihai.gov.cn:8080/epaper/bhrb/html/2012/04/05/03/03_35.htm
颓废中年
|
|
|
作者:李付春 来源:北海日报 |
|
|
|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放到今天,我觉得依然还是真理。
当然,理解孟子这句话的人都知道,句中的生与死,并非今天所说的生命的开始与终结。生”乃生存、生活之意;死”是不再有生命力,没有了发展空间,停滞不前的意思。
就是颓废,起码我是这样理解的。
生于忧患就是在忧患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求得进步。好像是生活中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都是人在忧患时做出来的。有人说,司马迁如果不经受奇耻大辱的宫刑之罪,也就就没有《史记》的问世;勾践如果不卧薪尝胆、韩信不受胯下之辱就不会成为盖世英雄;如果大李杜、小李杜和白乐天高官得做、骏马任骑,也就不会给人们留下这些传世佳作。
死于安乐是在生活安逸时不求进步,不再发展,没说非得要死掉。我有一个作家朋友,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文学事业就已经起步,因此就有了远大的理想,要完成两部长篇小说以后才谈婚论嫁,为这事着急的父母满大街找他的朋友劝说。
虽然小说出版了,尽管也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多大的影响。但他在三十五岁的时候结婚了,娶了一个小他十几岁的漂亮姑娘,第二年有了宝宝。
十几年过去了,有人认为他在酝酿长篇,有人说他封笔了。但是,我最清楚这位朋友近几年的现状—— — 确实是“休笔”了。我问他原因,一是出版的那两部小说销路不畅,打消了他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用他的原话说:有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个快乐的生活家庭,谁还破费心机去劳心费神啊!我在文学路上算不上是个有成就感的人,因此也不知道作家们谁的话正确:有人说,写作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就像和笔尖一起跳舞;还有作家说,写作是件很劳神的苦差事。我说嘛,人们生活安逸了,谁还会去费心劳神啊!我和那个写作的朋友也不是一个层次,起码他也出了两本书,我什么都没有,有时心血来潮,不过写篇千字文解闷而已。可是,最近有朋友说我颓废了,理由是报刊少见了我写的文字。
一开始,刚听到别人说这话时,脸上也曾挂不住,谁都知道这应该属于贬义词,用到坏人身上的。可细想起来,我确实颓废了。颓废的原因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生活太安逸了,看来下一步我真得要“死”了。
原来写字的时候,先是心血来潮,觉得自己肚里还有点墨水,写了点东西投出去,编辑老师还给点面子,给改头换面,大动手术后,署了我的名字给发了出来。说实话,当时写这东西时还真带有功利性质的,起码给点钱换烟抽,再就是说不定哪个官员有眼,能改变我目前的生活现状。
现在,心态放正了,也就没有了私心邪念。再有几年就到退休的年龄了,职称已经封顶,工资加稿费能抵同事们两个人的薪酬,大儿给我生了孙女,小儿给我养了孙子,子孙满堂,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孩子有房,自己有车,还指望什么呢?这不就是天伦之乐的理想生活吗?人都说中年人很累,我却在幸福安逸中一天天颓废。我已经没有了其他所求,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我很知足,当然很快乐。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