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世博园里排队

(2010-08-15 22:24:08)
标签:

世博园

排队

盐阜大众报

志愿者

风景图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在世博园里排队 

李付春

     朋友,你排过队吗?你肯定会说,在幼儿园的时候,阿姨就教我们排队进出校门。但是,我要说,如果你没有亲临世博馆看过展览,暂不要说排过队。

    在世博园一些热门的场馆门前,排队两三个小时,这是很正常的。这说明该场馆的吸引力之大,前来参观的人数之多。

     在排队的人群中,有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上有耄耋老人,下有三岁孩童。他们肤色不同,语言也各不一样,人们排着S行的长长的队伍等候进馆,一点一点往前挪动。“快了,还有三排。”人们都在给伙伴加油,给自己加油,此时我想起了泰山十八盘时的情景。

无论是爬山还是排队,都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无论再累还是再热,都是不能停留歇息的,那是因为后面的人流催促着你赶紧往前赶路。往往越是在这个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在众人面前不肯示弱的坚强表现。

有的老人在家享清福自在惯了,孝顺的晚辈们总想让老人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凭多方面原因不可能带老人到世界各地去游览,但完全可以在这三四天的时间里来世博园看看这个“浓缩”世界各国的亮点。

有个朋友带着老母亲专程从山东潍坊赶过来,我们在排队购票的时候认识的。他完全可以让老人在一旁歇着,自己去排队购票,可是,他担心排队耽误很长时间以后,凭老人的身份证买不到优惠票,所以就一前一后的白发母亲和黑发儿子排队购票的情景。后来,我们走散了。可怜那老人冒着 40°C的高温,排队进馆是怎么挪进去的。

在我进馆排队的队伍前面不远处,一看就知道是个千金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完全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开始的时候,她前面的妈妈不停地给给她有手巾擦拭脸上的汗水,她后面的爸爸为其撑着太阳伞。等到进馆的时候,那女孩的汗水已经浸湿了前额上的头发和上身的衣衫,脸上通红通红的,一旁的母亲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估计那姑娘脱水以后会大病一场。

排队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可是往往是好事多磨、苦尽甘来。等到进得场馆,一阵阵凉风顿时让人舒服了许多,紧接着一道道美景尽收眼底,无论的那些光电交合而动的影像画面,还是别具一格不同国家风俗的节目表演,以及那些展示不同时期文化及发展历史的展品,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假设有朋友问我,哪个场馆最好。我真不好回答,原因是,都说中国馆最好,这可以理解,因为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又是世界文明古国,再加上是在我们自己国家开展世博会,前期准备工作又充分,理所当然是最好的场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排队进入世博园区,就听到扩音器里传来中国馆的预约票已经发放完毕。

当我在德国馆门前排队的时候,收到世博局群发的短信,提示前一天园区平均排队时间超过三个小时的场馆分别是石油馆、沙特阿拉伯馆、日本馆、韩国馆和德国馆,建议观众合理安排参观路线。但从这一消息的另一角度来看,这几个场馆无疑是最热门的馆区,世博一行,不看真是遗憾。

大热的天气,排这么长时间的队,我真不想把一天短暂的时间用到排队上。因此,参观完了德国馆以后选择了排队时间相对较短的场馆。一天下来,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场馆十几个,收获确实很多很多。

我的世博行感悟最多的是:进中国馆难度最大,德国馆排队时间最长,英国馆外观最奇特,澳大利亚馆里面的声光影像最强悍。总之,每家场馆都会有她独特的亮点。

挤点时间,带着家人,先去排队,然后参观,每个展馆,都有亮点,现在不去,会留遗憾。

 

文章已发《盐阜大众报》

 
 

在世博园里排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登高俯瞰上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