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假,独游三孔,发现那里的数字很有学问。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人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3000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500米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甬道两边分别是72和73棵高大参天的古树。从大门到二林门有500米,也就是一华里的距离。与孔子讲的“礼”是谐音,在这里更是同义。左面的树有72棵,象征孔子有72个贤弟子,右面的树有73棵,象征孔子的寿命是73岁。
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以松柏为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数目种类?相传孔子的3000弟子,生活在全国各地,他们在孔子过世以后,来祭奠时,都会带来一棵树木栽在孔林中,以示纪念。在洙水桥前,是子贡从南方带回来的楷树。相传在子贡经商的时候,孔子过世了,子贡没有看见恩师,便把从南方带回的楷树栽在了孔子的墓地,然后为恩师守孝6年。
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在孔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3墓1屋”。3墓呈“品”字形,南北结构,中间隔一条供前来祭奠孔子墓的甬道。西边是孔子墓,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衬埂U庵帜乖岵季治�“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在孔子墓西侧有一座小屋,相传原来是茅草屋,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的子贡为孔子守墓时的住所。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因经商在外,没有赶上老师下葬,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原来茅草房处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林中有“无孔不入”的祖训。‘无孔不入’是‘五孔不入’的谐音,是指孔林中以下五种人不能入林埋葬:孔氏的女儿死后不能入葬,但媳妇可以;夭折的小孩子不能入葬;犯罪的孔氏人不能入葬;孔氏中出家的人死后不能入葬;入赘的女婿死后不能入葬。这就是“五孔不入”的来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其中在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有10位: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和子夏,他们合称十哲。
在“十哲”中,孔子最为得意的只有3人,即是子渊、子贡和子路。子渊,即颜回,被列为72贤之首,年三十二死。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好受到世人称赞,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子贡,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他出身微贱,家境贫寒,却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有才,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文章刊发:http://epaper.cnwest.com/tcrb/html/2009-05/25/content_4496241.htm铜川日报
http://www.zjrb.cn/live/live_detail.asp?liveid=9584&liveToPage=0诸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