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专家型教师
(2009-04-24 19:13:59)| 标签: 专家型教师桐城日报台州晚报杨澜访谈赵本山小沈阳教育 | 
 
今天的教师与过去的教师,虽然 都是老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的知识“含金量”已经有所不同。换言之,当今的教师,在知识更新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
以前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那是一支粉笔、一根棍儿(教鞭),一本教本不变味儿(传统的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在那特定的环境下,那是学生获得知识唯一的途径。好像“授业”这活儿让老师给“垄断”了,因此,显得老师那么“处优尊贵”。
解放前,好几个村才有一家私塾。建国初期,只要具备高小水平的就可以做老师。可是,今天不同了,有许多大专毕业生都在竞争上岗、自谋职业,博士生或者那研究生早已不是那“稀有动物”了。
社会在发展进步,知识也不再“垄断”在教师手中,那就给如今站在讲台上的为师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标准,这就迫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赶紧转型,力争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一个个“专家型”的老师。
不转型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你的课讲得再生动,也赶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那样有吸引力;你自己觉得掌握的知识再丰富,也比不上前两年热播的《还珠格格》,让青少年朋友看得那么过瘾;你上课时博引的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当今电视节目中的《杨澜访谈录》;你讲给学生的是今天早晨看到报刊上范例,也比不上从网络上QQ里蹦出来的新闻鲜活。
由此不难看出,如今学生学得的知识,不全是跟你在课堂上所学。其实,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广播电视大学,那些老师个顶个的都是专家型的,一定比你强许多。想当年,学生都非常秉服老师,那是他们获得知识的局限性,他们佩服你的专业学科本领。
我当初曾经给初学英语的学生讲授26个英文字母和48个音素,学生见我不用看课本,就能边背写、边讲解,从学生听课的表情来看,他们都认为老师很厉害,把字母表和音素表都能背写着讲授出来。可是,不几天,他们都能倒背如流,这时才知道老师并不那么神圣。
早先时候,学生为什么佩服得老师那么五体投地?现在却有些看不起那些知识老化的中老年教师呢?还是那个“垄断”的原因。那时的老师就相当于今天“全市唯一专卖店”一样,在这座城市别无分号,学生不进你的学堂别无去处。如今可就不同了,你所掌握的知识就好像如今盛行的“超市”一般。一座城市里有多少家超市,你统计过吗?不论它们大小与否,但柴米油盐、日常百货一应俱全,你肚子里的那些墨水就好比超市里的商品,你有人家也有,可能比你还优,并且货真价实。
所以说,教师要想在学识方面,在学生面前,不单单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问题。要想在学生面前威信依旧,就应该马上转变授业观念,转变自身角色。由原来的我讲你听那个时候的教师唱主角,让学生自己来来唱,老师充其量做个导演。也就是由原来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今天的解惑者,成为一位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
文章刊发: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