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年味儿

(2009-01-21 08:47:23)
标签:

黔东南日报

眉山日报

乡村年味

杂谈

乡村年味儿

○李付春
  中国人的春节还被浓浓的“年味”笼罩着,时时响起的爆竹声给节日平添许多欢乐的年味。红红的春联、灯笼照得整个大地一片通红,色香味全的春节大餐一道道上了百姓的餐桌,延续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从今年开始画上了句号。采撷了农村新年的几个画面飨给大家。

 

  一、爆竹声声除旧岁

 

  燃放烟花爆竹象征着喜庆。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禁放”,即使有的解禁了,也是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燃放。而农村却没有这些禁忌了,只要是高兴,只要是有钱,就可以尽情地放个够。没有鞭炮声,春节怎么能热闹?

 

  过了腊月二十,赶乡集的人离集市还有二里多地就听见集市上传来的爆竹声,弄得那些要到集市上买爆竹的孩童恨不得一步迈到爆竹市。

 

  最热闹的要数除夕晚上,村里有钱人家把一箱箱烟花爆竹抱到门外大街上,烟花和爆竹轮流燃放,也让农村的人们见识烟花的新花样。看完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乡村的鞭炮声就划破天空,接连不断,人们总要抢先燃放鞭炮,以示报春驱邪,来年大吉大利发大财,一直要持续到凌晨前后。

 

  二、灯笼春联红满村

 

  大红灯笼挂在门口两边,里面通上电灯,白天红满村,晚间红满天。大门口和屋门口上都贴上春联,门楣上挂满了红辣椒、老玉米和大蒜头,象征着红红火火又一年。春节拜年走在农村的大街上,只见家家挂起红灯笼,户户贴起红对联。就连猪圈、鸡笼、锅台前都贴上诸如槽头千斤、鸡鸭成群、小心火烛等条幅;机动车辆上也贴上“出入平安”等祝福着吉祥如意,整个村庄都变了一个颜色,全国山河一片红艳。不管怎么说,这些贴在屋门上的春联,这些挂在门口的灯笼,构成了乡村文化的缩影。正是这一年一度的大红颜色,才标志着喜庆,象征着欢乐和祥和,就因为这是中国人传统佳节。

 

  三、美食味香飘街头

 

  农村从过小年儿这天起,农民们就开始忙着动黄面、蒸签子馍、打枣糕、做菜馍等。往往都是做许多,一般能吃到正月初十。随后,人们忙着做腊风鸡,做腊鹅,打糍粑,晒阴米,炸炒米,炒花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过了二十六,人们杀猪宰羊,打煮锅。就是把猪羊牛肉加料包以后放进一口大铁锅,先用大火煮八成熟,然后根据肉质不同,熟后分类捞出。第二天开始接着动炸锅,炸鸡、炸鱼、炸耦合、炸香椿、炸麻花、炸丸子等。整个村庄不时飘出阵阵异香,完全浸在乡村美味之中,就像小村也曾进过油炸锅一般。

 

  三、免税农民乐开怀

 

  过年了,搭戏台、唱大戏、踩高跷、玩龙灯、划旱船、舞狮子、扭秧歌遍地开花,节目纷呈。辛劳了一年的农民,打起鼓来,敲起锣,庆丰收,唱改革,歌颂党的好政策。特别是跨新年以后,延续千年的皇粮国税已经成为历史。农民怎么不欢乐呢?唱唱小曲儿,串串门子儿,喝个小酒,拉个家常,共谋新春后的致富发展大计。

 

  现在,城市里的人们都把年夜饭吃在饭店里,吃在旅游途中。而农民却乐在家中,一直把节日延续到正月十五。因此说,春节时农民地欢乐那才是真正地乐,尽情地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的期盼
后一篇:乡村大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