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钟声
(2008-11-28 19:02:14)
标签:
校园的钟声邢台日报张家港日报三门峡日报南充日报 |
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我的印象中,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在我们村的前街上,老师挂在办公室门框上的一个犁铧,也许是耕地的犁上替换下来的吧,旁边放着一根小铁棍儿。每逢上课、下课时,我们的老师就用那铁棍儿敲击那个犁铧。给我的印象是,总一个“当、当、当”的响声,好像是没有停顿,下课的时候还好办,老师敲上两下,同学们都能听见,知道是下课了。可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可要多敲几下,因为我们玩起捉迷藏来,要跑到距离教室很远的地方。
读初中了,到了一个距离家稍远的乡村学校。还没有进校门,就听见学校的钟声响了,虽然也是“当、当、当”的响声,但明显与我们原来的“钟”不一样。声音就不同,再说老师敲钟的时候根据下课、上课不同,敲的节奏也不同。预备铃声是“当当、当当、当当”,上课铃声是“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是“当、当、当”,集合铃声是“当当当当当当”。因此,我们无论在做什么,只要听见铃声一响,就知道这是什么信号。
无论是敲犁铧的声音还是打铃的声音,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是那么的神圣。有时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偷偷地敲一下,尽管敲的时候,不希望它出声音,但那是铃啊,只要敲就要出声音的。等出声音以后,担心让同学告密,担心让老师批评。等过了一阵子后,发现没有挨训,也是再也不敢敲了。但是,每逢走到铃下,抬头看去,心里自豪地自言自语,这钟我敲过,接着又有想法,我到什么时候也抱着讲义夹,在走进课堂以前,也像老师们一样,站在钟下,当当地把钟敲响,让同学们听着我的“命令”跑进教室呢!
等到读了高中,住校了。开始的第一年,也是和我们原来学校那钟一样。不过,敲钟的不再是我们老师,而是住在伙房旁边的一个姓王的师傅。说起来好笑,冬日里的早晨,我们是不愿意离开那热被窝的。本来挺冷的,好容易暖和热乎了,觉得还没有睡够,起床铃声就响了。我们在宿舍里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骂人家王师傅,怎么这人还不死啊!
也许,床前放着闹钟,闹钟一响,从热被窝里比我们早起床五分钟的那位勤劳的王师傅,在敲击起床钟时,没有想到同学们在骂他。可想,我们是多么幼稚吧!即使王师傅真被我们骂死了,铃还是要有人来敲的!
等到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发现学校的电工师傅在我们教室外墙上,分别安装了半圆的黑黑的东西,但下课铃声不再是单纯的“当、当、当”声,而是急促的“铃铃铃”声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叫电铃。从此也忽视了王师傅到底去伙房做饭了还是回家看孩子去了。
等我师范毕业,也走上工作讲台的时候,院子里的一棵弯脖子枣树上也挂着一口钟,但人们很少去敲它,因为那是为停电的时候准备的。平常的时候都是电子程控打铃,虽然做了老师,但敲钟的夙愿始终没有实现,那是根本用不着我们老师去敲钟。
邢台日报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8111521032/
张家港日报http://www.zjgdaily.com.cn/html/2008- 12/24/content_54575.htm
三门峡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