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求学生每天要写日记,把一天发生的事情中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出来,并且要求,每篇日记必须是一篇百字短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并且写完以后还要尽力给这篇短文取个题目。坚持一段时间以来,现在同学们都能做得很好,渐渐地,他们把写日记当成了习惯,当成了乐趣,每天不写日记就好像少吃一顿饭那样失落。
可是,当我刚接过这个班来的时候却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们把写日记当成了沉重的负担。就是“逼”他们写,也是那么空洞的三两句话,总说出“没有事情可写”的理由。针对这种现象我也曾对他们讲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大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曾经在一家杂志上读过的文章。
有一位一生都在牧场辛勤工作的老爷爷,由于年老体衰,双眼渐渐失明,不能每天像年轻时候那样巡视牧场,所以他就差小孙子帮忙。小孙子回家时,老祖父就问他:“今天你看到些什么?”小孙子说:“什么也没有看到。”老祖父听了他的话很生气,就把他撵了出去,还说:“以后不许你再这样说,你有眼睛,这里有一大片土地,正有许多事在发生,你去了这么久,必定看到什么值得告诉我的事情。”自从那天以后,小孙子就尽量仔细地报告他在农场里看到的事情,譬如说:“有一处围栏有些破损,有几只候鸟刚刚飞来,池里有五只野鸭在嬉戏,树丛里有一窝鸡蛋,有一只母牛似乎有些跛脚,河里最近有大量鱼群……”这都是他以前视而不见的。
此后,学生们发现,其实每一天都大不相同,纵使是枯燥乏味的一天,认真地去体验、去观察,都会有很大的发现和领悟。由此看来,要学生写好日记,仅是“逼”,绝对也不是个好办法,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到知识,那才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的极好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