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www.hf365.com 2007年1月20日 09:24 合肥晚报 | ||
春节前后,来俺家串门,你一定会发现在屋门口旁边挂着几个咸鱼头和鱼椋。人们不仅要问,挂在这里晒鱼头有何用?呵呵,这可是我们鲁西北农村的风俗。 家有鱼椋是“家有余粮”的谐音。据说,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为生存而采集渔猎。从此以后,鱼就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鱼在今天来说是很新鲜的副食品,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喜好吃鱼。 因为“鱼”与“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的“余”字谐音,所以,逢年过节,喜寿宴席,鱼更是不可或缺,可谓无鱼不成宴。谁家娶媳妇设大宴,鱼这道菜要等新郎敬酒过后方能动筷儿。过年了,讨个“年年有鱼”就是象征吉祥寓意。 无论娶亲或是过年,人们都图个喜庆,所以在选鱼上是很讲究的;要选用鱼名吉祥,甲鱼营养再高,喜庆的宴席上也不能上;体形好的,个头都在一斤半左右,这样放在盘子里又美观又显得富贵大方;同时又必须是有鳞的鱼,加工烹饪后鱼体要求完整。寓意家门人丁兴旺,家人健康齐全,家境昌盛。 而在每年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买来鲜鱼和咸鱼。早些年还会买一张胖娃娃抱大鲤鱼的年画贴墙上。鲜鱼是春节后用整鱼来招待贵客的,而咸鱼是用来分段烹炸的,在烹炸之前,就取出鱼椋,后来嫌麻烦,干脆就就直接把鱼头弄下。因为鱼头这东西食之无肉,扔之可惜,就算当了鱼椋,用根细铁丝儿串起来挂在门口,就当让来客知道这家有“余粮”。 |
文章引用自:http://www.hfwb.com.cn/epublish/gb/paper6/20060801/class000600007/hwz809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