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纸上读来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孝女一家带领父亲乘坐火车出去旅游。在候车室,车站工作人员要求旅客把行李放在检测传送带上,这时,老人也毛腰站在上面,弄地他女儿好尴尬。
这说明,老人出门少,没有见过这阵势。老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为了儿女操劳了大半辈子,有的还没有走出过那小村。辛好从电视上看到那花红琉绿的新鲜事物,至于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是很想去看看。可是,做儿女的有的是真忙,他们只知道老人不缺吃、不少穿就算幸福了;他们全然没有考虑到老人仍需要精神赡养,带老人出去走走不乏就是个好办法。一旦等到老人走不动、或寿终正寝那将是给晚辈留下终生遗憾。
十一长假结束了,旅游高峰期已过,初夏季节,正适合老年人出游,何不借此机会带老人出去走走,尽一番别样的“孝心”?为人子女者,在关心老人衣食住行的同时,更应该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也不要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推脱,因为,父母在一天天变老,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表达的机会。他们是那样一心一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宁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儿女担心。等到儿女们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时,父母已经老了年轻人往往容易把对父母的关爱简单化,认为给他们寄点钱、买点东西就算是表达自己的孝心了。其实,父母们更渴求儿女的精神关怀。有空的时候,和父母多聊聊天。不要轻易地顶撞他们,哪怕他们在发牢骚,也一定要静下心来听他们说完。中国向来有“老小孩”的说法,对于年迈的父母,有时候是需要哄一哄的。当然,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做儿女的也可以撒撒娇,逗父母笑一笑。
逢年过节多回家看看父母,多找几个理由给他们送点礼。礼物不在于多么贵重,关键要表达自己的爱意。父母不在身边的,要经常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有空常回家看看。现在人们都越来越懒于写信了,其实写信是个不错的沟通办法。电话打完也就算了,但信可以保留下来反复读。写写信,寄几张照片,都是化解父母对儿女思念的好办法。
我的感受是,为人儿女,一定要学会感激自己的父母。父母健在是儿女的福分,对老人来说,心情好比吃什么补品都有益身体健康。要学会表达,要让父母明白自己的心意。同时要经常和父母沟通,要了解父母的情感变化,做个有心人。
其实,当老人的,并不稀罕孩子带些什么礼物回来,没事的时候,哪怕空着手回家里来坐坐,我们也很满足。孩子工作忙,我们很理解,但有空一定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