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金万银换不来娘亲

(2012-12-10 17:02:26)
标签:

彭学明《娘》

中国军网

军报记者

                  千金万银换不来娘亲

                ——读彭学明长篇纪实散文《娘》有感

                           谈汪洋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贫穷卑微就够了;世界上,有很多伟大高尚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弱小平凡就够了。”无意间看到的一段话,心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儿子对已逝母亲的真情告白,也是一个久在名利场上打拼的成功者对亲情的反思体悟。因为这段话,我知道了作家彭学明和他的作品《娘》(全本),迫不及待地网购了这本书。

    彭学明,这位来自大文豪沈从文故里湘西、靠读书一步步爬出来的土家族作家,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第一次读他的书。《娘》这本书,让我读到母性的光辉、亲情的回归和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入繁华大都的学者的灵魂忏悔。书中字字直面人的真性情,直击人的内心深处,让我们重新认识亲人、审视自己。

    人到中年,很少因为一本书或一件事而冲动、激动。但《娘》这本书,不仅让我手不释卷,流着眼泪反复看了三遍,还极力推荐给了我的家人、朋友、同事阅读,理由只有一个:灵魂的洗礼。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个生活细节,无不充满苦涩和辛酸,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慢慢刮着心扉,就像一把带刺的藤,狠狠抽打着灵魂。

娘先后四次结婚,四次离婚,孕育了七个儿女。每次娘的新婚,既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又是噩梦帷幕的拉开。幸福的是孩子们找到了一堵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而不幸的是又给孩子们新增了一份怨恨,平添了一道伤痕。拖着一串“小油瓶”,组建一个新家庭,伤的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但最痛还是娘的心。娘第一次离婚,从一个能吃苦耐劳却无力养活孩子的男人身边,走到一个旱涝保收、餐餐有稀粥吃的男人身边,熬过了苦日子,又把亲姐送回了亲爹身边去,这是一个母亲的无奈,又是一个妻子的大度。

    娘是一只一直在飞,一直在狂风暴雨中无助飞翔的老鹰,不论是风吹雨打,羽毛被淋湿,翅膀被折断,她始终拼尽全力呵护自己的孩子。为了保护“我”不被继父冤打,娘常被继父打得死去活来。“娘只是暗中落泪,而我一直在恨娘不抗争,恨娘没骨气,恨娘不能让我抬起头来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人。”年少不懂事的“我”做出许多让娘伤心的事,比如读高中,两三年不回家,连过年也在学校护校。“我”在回避娘,“我”以为回避娘减少了痛苦,实际上,“我”更是在伤害娘。对于这些,娘没有任何怨言,不露半点委屈,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掩卷回眸,母性的光辉让人心久久温暖,秀美的湘西景色令人阵阵陶醉,真善美的背后却又是遮掩不住的人性之恶。湘西赶仗,打猎的画面着墨最多,写得最实,真实地展示了一幅土家民族休养生息的画卷,渲染的是乡情、亲情和人情。“上山赶仗,见者有份”,本是约定俗成。喜庆欢快的时节,却因娘和“我”的加入而搅浑。赶仗猎获了丰厚的野猪、野鸡、野獾和野兔,但在分享胜利果实时,地主婶娘和娘却被排除在外,一根毛的喜悦都没能分到。几千年的民族美德,被一个畸形的时代所玷污,被一个畸形的政治小丑所扭曲。人的善被泯灭了,真被吞噬了,美被异化了。连一个还是小学生的“我”都读懂了要回尊严、唤起良知,不惜以11岁的弱小之躯去挑战位高权重的生产队长,而娘为了这份尊严和抚平小孩受伤的心,不惜用刀挟持腰大膀圆的生产队长。书中这一段描写,入木三分,令人深思:“因为赶仗时,中弹倒下的不是一头野猪,而是我的尊严,是人性中最丑陋的人情与世故。”

    娘讲:“人在红处莫记仇,仇记仇,仇上仇;他在难处莫港恨,恨港恨,都是恨;恨人恨不死,记仇仇死人。”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妇女,骨子里充盈的是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的民族传统美德。下布尺,是娘备受欺侮、留下累累伤痛的苦难之地。而当邻村路通了、人富了时,下布尺的资源因为路不通而深锁大山,依然贫穷。百般无赖时,曾因赶仗羞辱娘、被娘用刀相向的生产队长,带着讨好、愧疚、无助来找娘让“我”这个“大官”帮忙找人把路修通时,娘似乎忘掉了所有的旧痛,像久不见的亲人、恩人一样把队长领回了家,家长里短地问东家、聊西家,把修路当成一件自家的头等大事,不顾我心底的记恨和内心的反感,反复唠叨让我去找人:“山太高了人心就矮,路太陡了人情就远,路通人情通。”娘死后,“我”才醒悟娘的好:“娘的心太宽太善太大,装得下整个世界,娘的爱太深太真太沉,容得下天下一切。”也坚定了“我”给上布尺和下布尺找钱修路的心。路通了,娘的愿还了,“我”的心也得到了一次涅槃式的救赎。“多陪爹娘,及时尽孝,善待家人,珍惜亲情,亲近人间,包容世界,多些理解,少点抱怨。”这不仅是作者的觉醒和忏悔,更是对天下所有儿女的忠告和规劝。

    《娘》全文描述的是舐犊情深,为了儿女,她可以丢掉一个女人的名声脸面,不怕拿刀与人拼命;为了儿女,娘忍痛离开熟悉的乡里乡亲、闻惯的山里气息、走熟的山间小道,把自己用一生的能量修建而成的吊脚楼贱卖,迁居到一个没有说话的人、没有接地的房、不懂出门的路、不能养猪养鸡的地方,照顾儿子。而“我”为了所谓孝心的虚名,忤逆娘愿,就连娘行将就木,想回到二姐家的愿望也被我毁掉,让打不进针的手再去医院接受地狱般的煎熬,使娘的魂在钢筋水泥中慢慢失掉了灵气,离我而去,成全了我的孝心,丢掉了娘的真魂。

    《娘》,是一部家族史,是一部心灵救赎史。当下社会,读读《娘》或许能更好地保存自我,找回自我,重塑自我。就如《母亲》歌中所唱:“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多富有,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

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平淡的,千金万银换不来娘亲,这是作者的呼唤,更是所有儿女应有的心声。珍惜母爱,反哺母亲,做一个懂感恩、善感恩、真感恩的人。

          (选自2012年11月17日中国军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