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昆德拉的《无知》看彭学明的《娘》

(2012-02-23 23:25:42)
标签:

彭学明《娘》

郭晓晔

杂谈

彭学明《娘》反响之九——

昆德拉《无知》看彭学明《娘》

           郭晓晔

几个月前跟随彭学明先生去西海固走转改,当看到《美文》11期赐刊上有他的散文新作《娘》,便细读起来。读着读着,我感受到一种疼痛的震惊,一种澄澈的敬畏。我屏气凝神一口气读完。后来又读了12期上《娘》的下篇。

这是一部6万多字的散文,我感到文中的每个字都是作者咬着牙嚼着骨写的,都是跪着写的,感到每个字都是他在胸前划着十字写的。在情感和意象质地真实真诚得显得有些粗砺的文字上,一个在艰难时世中为了孩子披肝沥胆拼死拼活的娘的形象凸现出来,一个在艰难求学路上单打独斗逆境苦挣的儿子的形象凸现出来。一个儿子对母亲因爱而恨、因爱而痛、因爱而仇、因爱而悔的心灵记录,他们之间七月流火红黑混紫夹杂着深情大爱和有违常理甚至带着戾气的复杂情感,一次次刺痛着我摔打着我,带给我一种陌生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部忏悔录吗?一部像卢梭的《忏悔录》那样的忏悔录吗?我想起莫言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的感言。莫言说,获奖的《蛙》是他第一次写自己的内心,是第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他说,用刀锋解剖自己的内心很难,表示今后要向彻底的方向努力,在放大镜下剖析自己,敢对自己痛下狠手。这是一个文学大家悟到的很高的写作境界。我想彭学明也已自觉到这个境界。在写《娘》时,因母亲已西渡而承受着空落无助的失去之痛,他需要怎样的勇气,调动怎样的智性和心力把灵魂安顿好,才敢拿起解剖自己的锋利的手术刀呀!《娘》把伦理思维导向了新的向度。

读后回味,我想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儿子对于母亲也不比天下的子女做得糟糕,《娘》其实是一部撕开疼痛和辛酸艰难发现深爱和真爱的作品,是一部用勇气和真率呼唤人伦亲情人性回归的作品。同时,作者在直面自身时,也在提倡一种久违了的诚实高贵的文风。

在这里,应该完整抄录米兰·昆德拉《无知》的封底的一段话:“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我想就用对《无知》的阅读提示来作为对彭学明的《娘》的阅读提示吧。

郭晓晔,著名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代表作有《东方大审判》、《隔河之吻》、《英雄悲歌》、《石头》、《孤独的天空》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