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沧佤乡

(2006-04-12 09:23:55)

彭学明

 

走进临沧的佤乡,是一首歌的引领。那首“村村寨寨嗨打起鼓敲起锣,串串银金罗”的歌,几十年都在我的心灵里响着,点燃我对阿佤的向往与热情。

远远的,阿佤的村寨都在高高的天上挂着,像天上落地的云朵,在高原上生根、发芽、繁茂,一丛一丛,一片一片,生长在峡谷里、坝子上、山腰中和界顶顶。那山是那样的高,高得可以触手摸到蓝蓝的天。那天是那样的蓝,蓝得像通灵剔透的蓝宝石。当我们生活的那个城市,早以被风沙被黑烟被我们对环境的无知污染得像一块油抹布时,当那天那云早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举在头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这临沧阿佤山的天居然那样的宁静和高远,那样的清洁和蔚蓝,水洗过一样,亮眨眨的,崭新新的,连风走过的身影都看得见。那风是什么样的?是云一样的,天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一样的。云一样白,天一样蓝,山一样绿,水一样柔软和湿润。那风是最自由的天使、最多情的画笔。它的脚步在山上轻轻一晃,满山的绿意就飘起来了。它的手指在水中轻轻一点,满溪的流水就唱起来了。它的腰肢在天空中轻轻一摆,满天的颜色就亮起来了。因为那么亮丽明媚的天,因为那么清新纯净的风,整个阿佤山都格外亮亮的、明明的,空明碧澄,高远博大,宁静祥和,不能不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亚热带高原的风光,水彩画般的浓墨重彩,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起伏,在大坝子上纵横驰骋,组成这高原上一条条刚直而妩媚的风景线。特别是广袤的坝子上,当那一望无际的甘蔗林从身后倒过之后,当那一望无际的香蕉林从身边倒过之后,当那一望无际的椰子林从身边倒过之后,那一株一丛地孤傲挺立在大坝子上的亚热带植物的身影(比如董棕林,比如巨龙竹,还有芭蕉树),更像一幅悠远的写意画,诗意,空灵,缠绵。那么绿意苍茫、博大和高远的背景里,就那么一株或者一丛的修长的身影挺立着,那是何等的高贵?何等的高雅?何等的高洁?那简直就是一个头戴蓑笠的侠客和诗人,简直是侠客和诗人留在这里的一束束剑刺长天的画笔,一杆杆射向天空的情诗!

在坝子的远处或近处,一个个佤族的村庄就蹲在这每一条刚直而妩媚的风景线上,有牛摆动尾巴的身影,有羊呼朋引伴的身影,有蝶飞燕舞的身影。而山的深处,常常有雄鸡的音声穿过重重绿幕传来,高亢,嘹亮,空谷回声。有狗给它伴奏,有炊烟为它伴舞,还有母鸡兴奋地给它报告下蛋养儿子。阳光格外恩赐地从天空上洒下来,那么金黄,那么灿烂,那么明亮,让整个村庄都镀上了一层金子,闪闪发光。阳光把佤山佤乡都翻晒得热烘烘的,泥土香了,庄稼香了,花朵香了,树木香了,整个村庄都是阳光的香味在呼呼飘荡。我想,世界上除了西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临沧佤乡这样更多地得到阳光的抚慰和宠爱。阳光的佤乡。佤乡的阳光。

佤山那么多高大的青林和树木,可不知道为什么佤乡人就没有盖起高大的木楼和木屋?佤乡的村庄,全是金黄的茅草屋!屋顶或圆圆的,像朵美丽的蘑菇云,或呈人字型,拖着燕子的尾巴。密密麻麻的茅草屋,既整齐划一,又错落有致,既像一个大师精心设计的,严谨端庄,又像一个小孩信手点染的,散漫随意。就这建筑,你就可以看出佤乡的团结和亲和,品出佤乡的闲适和浪漫。一杯烤纸茶,他们可以端上一天。一碗水米酒,他们可以喝上一晚。而那杆长长的烟锅,无论男女,更是坐不离口,走不离手。这都是生活的滋味啦,他们真会品!酸甜的,苦辣的,都在他们的那杯茶那碗酒和那杆烟里了。那酒和烟固然有特色,但我们都似曾相识。那烤纸茶,我们却从没见过!谁能想得到一把绿茶竟能放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在炭火上烤!那本很普通的茶叶,在一个美丽的佤族姑娘手上和纸上跳动、翻飞时,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唐诗,还是雨打芭蕉时的宋词?是红肥丰腴的贵妃,还是绿瘦窈窕的西施?都是,都是。

比烤纸茶更让我们感慨的是阿佤人的眼睛。也许是阿佤山的天空和大地都太纯净明亮了,阿佤人的眼睛,无论男女老少都长得格外明亮、漂亮和深邃、幽蓝。那不是天上的星星能比拟的,也不是地上的珠宝能形容的,那就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水灵的眼睛,阿佤人的眼睛!佤乡的姑娘们都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黑衣、筒裙,耳戴父兄打制的银环,坦着臂露着腹,大大的银环,叮当摇曳。那黑衣筒裙,是大自然的颜色织的,所以五颜六色,比大自然还鲜艳好看。佤乡姑娘的头发都长如黑瀑,长长的头发就那么轻轻一摆,风就来了,雨就来了,云就来了,而当那长长的头发恣意一甩,金子就来了,银子就来了,丰收就来了,爱人就来了。爱人的头上缠着红布。爱人的短衣没有领口。爱人的的黑裤大如蜂桶。爱人的浑身上下也戴满了耳环缀满了银饰。佤乡的每一个男人们都像女人一样喜欢打扮,热爱生活。他们总会在彻夜不息的木鼓声里,身佩长刀和筒帕,去串姑娘。只要女方家里当时没人生病或者生育(这是佤乡的习俗,如果一人生病或者生育,是不能去串门的),他随时都可以串姑娘,即便姑娘已经睡了,姑娘都会起床给他烧一盆旺火,沏一杯热茶,俩人的感情就会在熊熊的旺火中越烧越旺。

佤乡的旺火,是千年的木鼓擂燃的。在山鹰飞过的地方,在民歌赶路的时候,佤乡的木鼓总会由远到近的传来。或紧或密,或舒或缓。我不知道木鼓在佤乡人心中到底有多重,但我知道他们祭祀时要敲木鼓,他们狂欢时要敲木鼓,他们出征时要敲木鼓。木鼓是他们生命中的血与火,是他们血与火中的爱与恨,是他们爱与恨中的喜和泪。每年12月,佤乡都要举行盛大的拉不鼓活动,都要举行盛大的木鼓节。当魔巴砍倒大树后,全寨的男女老幼都身穿盛装,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上的树枝,是众人合唱的指挥棒,人们在魔巴的指挥下,撒拨水酒,拉着木鼓,且歌且舞。月亮升起了,木鼓做成了。篝火点燃了,木鼓敲响了。佤山的村村寨寨,都有木鼓的声音在回响了。来了朋友,你敲敲情鼓,千村万寨都会跑来为你祝福。来了敌人,你敲敲战鼓,千村万寨都会跑来和你抗击敌寇。当年在班洪,就是这激越的鼓声号召了千山万水的佤乡儿女和各族人民,踏碎了英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赶走了日本鬼子强盗的身影。千年的木鼓啊,是佤乡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是佤乡人民的中华民魂。

是的,你不敲敲木鼓,你就白来佤乡。你不跳跳打歌,你就白来佤乡。不听木鼓,你就不知道佤乡的民魂有多厚。不跳打歌,你就不知道佤乡的民风有多醇。木鼓和打歌是佤乡最优美的两句民间符号,你都得装进你的行囊,留在你的心里。木鼓是鼓,可打歌不是歌,打歌是男女恋爱、结婚或办喜事时跳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当谁家的女儿坐上大花轿时,当谁家的新居落成时,当谁家有贵客来临时,佤乡的男人们就怀抱着三弦、芦丝和笛子舞上场院,翻天喜地的跳。那些女人们也是天生的悟道者和舞蹈家,她们明白男人三弦里传递的殷殷信息,她们知道男人舞步里踩响的切切话语,所以她们跳得更兴高采烈,更阿娜多姿,更生机盎然。天很高。云很远。风很蓝。而大地的心脏却真切地贴着佤乡的脚步,倾听佤乡儿女的喜悦与期盼-----

千年荒火烧过/木鼓越烧越旺/万古江河流过/岁月越流越长/祖先弹响的三弦/日子越弹越亮/阿佤跳起的打歌/生活越跳越香/天地也爱的阿佤哟/众神也爱的阿佤/都有我的阿妹/都有我的情郎/都在我的心上/都是我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湘西女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