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析王堃穿和服之怪现象

(2009-06-30 22:00:29)
标签:

王堃

和服

张丽华

娱乐

分类: 一鼓作气勇敢放屁

 剖析王堃穿和服之怪现象

文:张丽华

  http://b2.ac-images.cdnmyspace.cn/cnimages01/4/t_d29ebce1c13dc4eccd628fa3d162161f.jpg

    陕西电视台主持人十分自豪地穿上了日本和服!!

 

    这个主持人叫王堃,她说:

 

    每次听到加油二字,总能联想到日本人,日本这个民族对加油二字情有独终。遇到什么事都会用加油鼓励自己。

 

http://b2.ac-images.cdnmyspace.cn/cnimages01/3/t_70303b9aeb78ecb05b7475e843e08043.jpg

    我是个文盲,这个主持人的名字我不认识,就叫王土好了,反正现在还穿这种狗日的服装,确实土得掉渣子。

 

    突然看见这条搞笑的新闻,其实人家穿啥,穿不穿和我有什么关系,再说那和服外表艳丽,正好遮盖了日本女人平胸,扁屁股三夹板身材,你看看这种服装能显示出女性的弧线来吗?所以说,日本人到唐朝引荐的服装款式,他们加以改良后,用来遮丑的,当然不限制少数傻逼崇洋媚日的情绪。显然王土的身材也许被压力机开过了,一马平川,因此选择和服来弥补身体的弧度缺陷。

 

    记得很多年前去影楼拍照,我拿了一件和服笑道:“这玩意儿能穿嘛?”摄影师说道:“很多女孩穿和服的,你穿着肯定漂亮。”但经过我的研究,这玩意儿跪在地上时会下半身走光,除非站着,上下都能保全,不然顾此失彼的。我问:“日本人穿和服倒挺方便的!”一群人大笑,日本人的服装和姓氏有关系,比如田边,酒井等等,无疑服装给野战提供了极大便利。看来王土那件算是保守的,漂亮是漂亮,只是不和谐。

 

    现在的人,为了蹿红,哪怕被唾液淹死,也是心甘情愿的,不怕被踩,就怕无人理睬。看来贱是一门学科,建议大学校园开设贱文化专题,如何在下贱中成长,如何下贱得让人人都想践踏,贱到无敌才能标新立异,统领江湖,伤害民族情感的事儿,以此来蹿红,看来王土最近三鹿喝多了,脑子也结石了。

 

    日本人在节日和庆典中身穿民族服装,但是中国人的民族服装又再哪里呢?

 

    前些天,我路过一家小店,该店专门卖旗袍,生意极其冷清,我要了一件棉布的,65块钱。店主是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他极力推荐我多买几套,他们是厂家直销。该店价格很公道,旗袍的款式比较经典,那些丝绒的旗袍很气派,可我不会购买的。店主问我,为何不试试那些丝绒的款式?我说我没有机会穿这些礼服,就算是开派对,我也不会穿这么正式的服装。其实我嫌弃这些服装光华丽,雍容华贵是不够的,而且给人的感觉,人和服装相隔了六十年,这种距离感让人不能接受。

 

    旗袍的式样虽然很多,可你见过多少人路上穿着旗袍的,而能看见穿旗袍最多的地方就是饭店,酒店那些服务员。倘若你的气质不够,或者搭配有问题,那么无疑你的职业就让人定位成服务员,假如那天凑巧你在饭店和朋友们吃饭,也许邻桌的客人临走时,冲着直喊,服务员买单。那时你会尴尬得恨不得宰了他。

 

    崇洋媚外已经深入人心,仿佛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不知道外国的艾滋病凶不凶,也许旗袍是挑战女性身材的服饰,和服则是不管你什么身材,腰上挂个床单,谁知道你有小蛮腰,谁看得出来你胸前有东半球和西半球,这样的服装自然人人可穿,当然在路上,能看见中国女子穿和服的真的不多,除非脑子抽筋,身体抽风,浑身发痒没事儿找抽。

 

    我们的汉服也不知道哪里有得卖?我们的旗袍也不知道何时能穿?也许新娘们结婚当天必穿的旗袍,是老一辈们最想看的,而那些婚纱,礼服对于长辈们来说,远远不及红色的旗袍鲜艳,惊艳。红色,红色的旗袍,那是藏匿在中国女子内心的一个结,一种中国情结,每个中国新娘曼妙的身材,就在传统旗袍的勾勒下,变成一幅幅动人的,妙不可言的画面。不管是哪国的女子,都穿不出旗袍的韵味来,只有我们中国女子,才有那种意境,清丽,含蓄,柔美。

 

    如果我在路上,看见一个外国女人,穿着中国旗袍,我会仰视,并且回头一看再看,虽然找不到她所有的东方美,但最少我找到了我身为中国女人的骄傲,看哪,那个外国妞也穿旗袍了。

 

    可惜啊可惜,西装像流氓一样,占领了男装市场,只有我爷爷那个年纪的老人,还抵制着坚决不穿西装,他还是喜欢穿口袋极多的中山装,穿在他身上,倒也很精神,很体面。

 

    当街上的女人,穿着洋装,染成洋毛,说着洋话,用着洋名,那么这条街上的梧桐树都会悲伤的,因为这再也不是中国,而是洋人的殖民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