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文/丛亮
近日,中国移动董事长阐述了其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两手”策略:一手是无利可图的基础建设的村通工程,另一手是可以成为上市公司日后盈利增长点的农村手机用户市场。从中国移动的上述战略中也可以看出,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将成为中国移动开拓市场的战略重点,逐渐沦为移动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巨大发展,先行发展起来的城市移动通信市场已经日趋饱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甚至超过了100%,市场增长空间已经极度狭小,市场饱和度不高的广大农村移动通信市场自然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蓝海”。中国移动的年报数据也表明,2006年上半年新增的客户中,50%来自农村,这也充分证明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其次,农村通信市场更容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我国各大通信运营商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推进“村村通”建设工程,致力于实现农村信息化,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为农村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由于通信产业具有突出的外部经济性,农村移动通信事业的大发展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通信基础十分薄弱,长久以来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国家甚至通过成立普遍服务基金等方式,对推进“村村通”工程的运营商进行补贴。但是,随着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健全,农村通信市场逐渐达到并超过了实现盈利的临界点,运营商在农村通信市场淘金已经具备了充分条件。
事实上,移动通信运营商早已在农村市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但长久以来,运营商的战略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利润率高,便于管理的城市市场。但在移动运营商将农村市场列为战略重点,加大投入、竞争力度的时候,争夺农村市场这场“攻坚战”将打得异常惨烈。众所周知,中国联通的主要竞争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低廉,这也是其十多年以来通过争抢低端用户,取得迅速发展的“杀手锏”,而广大农民大多属于“低端用户”的行列。
随着中国联通的逐渐强大,政府对移动通信双寡头的“非对称管制”政策力度也在逐步减小,中国联通的价格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加大农村市场竞争力度,必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大战,价格的下降将大大增加广大农民的消费者剩余,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