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豪杰杂谈 |
走近清华
记得第一次来清华是在12年前,那时做兼职导游的我陪同几个外宾作客清华建筑系。让人想不到的是,时隔12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踏进了清华的校门,同样还是迈进了建筑学院的大楼。这次我是作为记者前来采访于今天在这里开幕的杜钰洲绘画摄影艺术作品展。
我特意早早地赶到了学校,意在校园里感受一下水木清华的意境。第一个感受是清华太大了,每个教学楼前或实验室前都停放着很多自行车。每天中午我都出去散步,但今天的“参观”我竟感到很不“轻松”。第二个感觉是各个学院都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很气派。走进校园我听到最多的词是“老师”、“同学”的称呼。我不熟悉这里的路,但我一句“老师”或者“同学”的询问总能得到热情的回答。甚至有人称呼我为“同学”问我某某教学楼怎么走,我则流露出很抱歉地神态。看来也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来此一游”。校园里还结识了一位来自东北看自己孩子的妈妈,她的孩子六年清华的生活就要结束,从她自信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她为自己的孩子在清华读书而自豪。是呵,每个从我身边经过的学生都是中国各地的尖子,也许还有当年的高考状元。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培养,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属于他们的。我随手拍了几张校园的照片让没有来过清华的朋友也目睹一下她的风采。

小花园
清华校园
美术学院建筑
清华建筑学院教学大楼
清华圆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清华日晷
前一篇:中国离世界品牌有多远?
后一篇:散步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