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克《春天漂流书》赏析:朗诵诗也能写出意境

(2011-03-21 19:57:23)
标签:

杨克

雪山

春天漂流书

朗诵诗

黑眼睛

文化

    我历来不大喜欢朗诵诗,感觉大多平白如水,没有意境,没有余味,有的甚至就是长篇排列的口号。朗诵诗属于现代口头传唱文学,往往只通过朗诵就能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接受作者的思想,其特点是流畅、易懂,少的当然是一分蕴藉和含蓄。今读杨克的《春天漂流书》,耳目为之一新,原来朗诵诗也可以写出意境。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人阅读。拾取之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场所中。2005年,在为庆祝第十个“世界读书日”而举行的大型阅读推广公益活动———“春天漂流节”活动中,现场群众在国家图书馆前,集体朗诵了著名诗人杨克为活动主题而创作的朗诵诗《春天漂流书》。

  《春天漂流书》同样有着朗诵诗流畅、明快的旋律和清新、向上的语言,但它不同于口号诗的苍白和生硬,而是通过意境向听众展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书与河流的画卷。诗的起首两句:“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瓶子漂流,千古流传,没有什么希奇,而这两句输送给听者脑海的是:漂浮着的一只闪烁光芒的宝瓶或者一本宝书,在清澈如水的大眼睛中流动,充满着明亮、深远的意境,把人引向了一个轻松、愉快、流畅的世界。

  瓶子是书本,也是知识、文化,它漂流在春的河流;河流是历史,是文化的传播和对知识的追求。“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源自/心的泉眼/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她可以比春风更慢/也可以比春雨更快/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到婚姻登记处门口/从轰然起飞的客机/到流通四海的地铁/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很明确地指出图书漂流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知识的生命,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对书本的阅读,对知识的渴求。“朝闻道,夕死可矣”,学习者,永远有着年轻的心态和心境,永远不老。

  诗的第三段是对历史文化传播过程的功效的总结。“一本书在漂流途中/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描绘的是文字及书本的变迁,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学习知识的人,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永远是从春天出发,回到春天。第四至第七段是对知识的力量和学习态度的赞美。“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意境明朗、清畅,让听者或朗诵者在诗歌的描述中,把书本与春天结合在一起,回应了世界读书日的主题语———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第七段是对前面三段的总结:“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在呼喊中轰然崩溃/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这无不是书本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近读《两汉朝野演义》知道,有个小王爷就是因为习读了一部《尚书》,才被皇帝立储。当代也有愿用一个师换一个科学家的传说,不就是证明知识的重要吗?此诗的特点不比一般的朗诵诗,它有着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朗诵者和听众在沉醉意境的静态中突然抬起头,放眼千里,望着深邃的蓝天,感受春天的活力,凝聚书本的力量和召唤。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别告诉我你只是/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生命细小的红绳/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向远方,向智慧之河/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杨克是一个中国诗人,他诗中的书本和知识,指的是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有着好学向上的精神。一个中国结,就是我们文明的结晶和象征。滴水、瓶子、手指、春水、红绳、黑眼睛,构筑了色彩鲜艳、明媚的图画,创造了清新、快乐、悠长的情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书本的快活和力量,让我们沉醉在智慧之河,不停地漂流,像知识一样。

  文/王万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