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诗歌除外”不难理解

(2009-06-10 07:11:09)
标签:

教育

高考作文

诗歌

作文命题

中国

文化

高考作文“诗歌除外”不难理解

作者:孙建清

 

    近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博客中撰文认为,命题者的角度应该更新些,与现实斑斓多彩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该再接近些。他很遗憾很多地方的高考作文仍然把诗歌排除在外,他感叹“看来我们这样一个诗歌国度的高考试卷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容不下诗情画意了!”

    高考作文的“诗歌除外”遭人诟病已经多年了,有的人认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弊端,感到莫名其妙;有的人感到限制了考生的想象力,很遗憾。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诗歌除外”实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不错,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优长,学诗和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也最能表现青少年学子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但是,学诗、读诗、诵诗并不一定要考诗。古代人是最喜欢作诗的吧,可他们的科举考试不也是考八股文吗!以我的猜想,“诗歌除外”也许有着它的合理性。

    从考生的角度讲,“诗歌除外”怕是对多数考生是益的。诗歌是各种文体中最精华的一种文体,诗歌不是简单的分行,而是浓缩了作者全部的才华。作一首诗,需要具备激情、时间、素材等因素。首先是作诗的冲动是一个凝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考试提供的时间和做题的氛围,很不适宜作诗。其次,诗歌的素材非常关键。大家知道,“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可是,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很难以诗的形式表达。比如,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截肢》等等,就是让屈原、李白来现场作诗,恐怕也难得高分。所以说,“诗歌除外”真的是在为考生着想。

    当然,“诗歌除外”也有主考方的私虑。目前作文的优劣评判,一般没有多大异议,也就是说作文的评分体系已经比较好把握,对于诗歌而言,多数阅卷老师未必把握得准,此其一;其二,如果允许以诗歌代作文,势必要规定诗的形式,是四五言还是七八言的格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而且还要规定写多少行,这样一来,文体的形式是自由多样了,但从操作的层面上说,是很不方便的。

    毫无疑问,“诗歌除外”肯定有主考者不止上述一端的考虑。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觉得诗歌毕竟是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它和中学的作文还是有区别的。规定某种文体考试,并非文体歧视,更它不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几十年来的“诗歌除外”,大批的诗人如郭沫若、郭小川、艾青等诗人的出现都是具体的例证和说明。总之,“诗歌除外”既是为考生着想,也是维护判分的公正,这有什么遗憾的呢?

 

来源: 山东新闻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